(乡村行·看振兴)山东莱阳:小红薯解锁“甜蜜增收”密码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03 12:40:30

  中新网山东莱阳1月2日电 (杨兵 杨馥宁)香喷喷的红薯冒着热气,咬一口,软糯的薯肉滑入喉咙,嘴巴甜了,胃也暖了。在山东莱阳沐浴店镇迟家沟村,曾经用于果腹充饥的红薯,如今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利用当地土质以及气候优势,迟家沟村党支部于2019年起带领农户种植红薯、紫薯、哈密薯等,解决耕地闲置及种植产量低等问题。此后,迟家沟村党支部领办隆康果蔬专业合作社成立,吸引不少农业公司参与合作,合作社负责统一种植,农业公司负责回收、加工、销售。

  近年来,“烟薯25号”红薯成为“网红”产品,其甜黏糯的特点深受市场欢迎。该合作社瞄准这一商机,种植了8000余亩“烟薯25号”,每亩产量达到6000斤,2023年总产量达到5000余万斤,年销售额过亿元。

  在此基础上,当地还对红薯产品进行全品类商标注册,并逐步形成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 体的供销产业链,产品主要涵盖红薯干、红薯面、红薯叶茶、冰烤红薯等。

  在冰烤红薯生产线上,一个个小红薯经过清洗、烘烤、预凉、速冻、杀菌等“关卡”后,被包装成不同规格的“冰烤红薯”。凭借独特的口味,该合作社生产加工的红薯制品远销海外,产品附加值也较之前翻了两倍。

  “我们引进了红薯深加工生产设备,预计投产后,可带动周边农户1000余人就业增收。”莱阳市沐浴店镇迟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张少刚称,投资红薯加工产业有利于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

  眼下,迟家沟村正拓展红薯产业链,试图打造集民俗体验、田园度假、观光农业、户外运动、研学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休闲度假区,带动当地民俗经济发展。

  山东莱阳是享誉国内外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大市,近年来该市着力推行“村联企”抱团发展的模式,当地80余个合作社均与农产企业合作,覆盖180多个村庄。(完)

  二是强化应急处置。指导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根据“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第十版防控方案以及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提前分析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形势和主要风险,研究制定疫情严重时的防控措施,要求各地落实春节应急值班的工作部署,遇到重要的紧急情况,特别是疫情防控方面的突发情况,第一时间报告,及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太原1月19日电 (刘小红)“过去的一年,山西完善机制巩固成果,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山西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宏19日告诉记者。

  春节临近,村里迎来“返乡潮”。上一轮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到来时,村医张唐象每日接诊人数过百。面对节前的人员流动,他表现得从容且镇定。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9/44/2771728676764965860.jpg" alt="" />

  文章称,北交所做市采用在单一证券交易中实施竞价与做市并行的混合交易制度,相关做市交易模式在国际证券市场中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北交所在竞价交易的基础上引入做市商实行混合交易制度,有助于增加市场订单深度,提升市场稳定性,缩小市场买卖价差,降低投资者交易成本,引入增量资金,提升市场流动性,服务市场高质量扩容。

  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中国事务部主任福尔干·拉奥(Furqan Rao)博士说,中巴经济走廊对巴基斯坦非常重要,它改善了巴基斯坦的道路、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减少了巴基斯坦的能源危机,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他相信,随着中国疫情政策的调整,未来中巴经济走廊将对巴基斯坦的整体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实际利益。

刘志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