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成生活“必选项”? 别让扫码成负担

来源: 学习网
2024-06-17 00:43:44

  别让“扫码”成负担(百姓关注)

  扫码点餐、扫码排队、扫码开门……如今,二维码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拿出手机“扫一扫”也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习惯。不过,随着应用场景增多,本该是方便快捷的“扫码”,却在有些时候变为一种负担,给个人生活带来困扰。

  “有一次去某快餐店点餐,我只想买一个冰淇淋,可服务员站在那里并不忙也不给点,反复要求我自己扫码点餐。我觉得非常不合理。”网友赵先生说,在餐饮行业,扫码才能点餐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似乎扫码成了餐厅饭店的强制性要求。

  频繁出现的 扫码为何被人诟病?一方面,扫码有时并不是在给使用者做“减法”,反而是做“加法”,增加使用成本。“以前去窗口办事,只要点一下自助机取号即可。可现在强制要求扫码,有的要打开小程序,有的要求关注公众号,还有的要跳转多个页面,程序繁琐,浪费时间。”江西九江市的马先生说。还有读者认为:“是否扫码,应当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如果不扫码就不提供服务,无疑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这样的扫码要求,无论便利与否,都会给人带来不愉快的体验。”

  另一方面,一些扫码行为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在使用手机扫码后,有的会跳转到“关注”“注册会员”或“快捷登录”等页面,需要消费者授权才能进行下一步,而索取的个人信息包括昵称、姓名、电话等,有的还要提供身份证号、住址等敏感信息。河南漯河市张先生反映:“不知不觉,我关注了一堆公众号,总被推送各种广告和垃圾信息。”

  “商家在未明确告知或未取得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超限收集个人信息,本身就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悉真情权、公平选择权以及个人信息权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编审姚佳认为,“商家在存储或使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时,如果发生信息泄露,不法分子则可能会利用这些个人信息从事诈骗活动,造成更大损失。一旦信息被大量泄露,还可能会造成数据安全事件。”

  为什么商家会要求消费者强制扫码?有利可图是主要原因之一。据了解,扫码可帮助商家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同时,借助扫码,商家还能采集相关信息数据,精准地为用户画像,推送更符合用户习惯和需要的广告,甚至还有商家将收集到的信息转卖出去,谋求非法利益。此外,扫码系统本身也是一种商业推广。“很多二维码的背后都有一整套系统,设计和推广应用这些系统都是商业行为,都有商业利益在其中,所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场景要求人们扫码。”上海市读者徐女士说。

  强制扫码是否合理?上海申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怡律师提醒,强制关注、过度采集信息等乱象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在遇到要求扫码的情况下,消费者有权询问扫码的目的和必要性。如果对方无法合理解释或提供必要的理由,消费者可拒绝扫码并寻求其他方式进行服务或购买。如果因为扫码使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消费者可以向相关机构投诉或寻求法律咨询来维护自身权益。”刘怡说。

  专家表示,规范扫码服务,应当旨在既给商家或单位提供便利,又能够提升用户体验,这样才能保证二维码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双赢”。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公众的选择权,商家或个人不得要求强制扫码才能享受相关服务。同时,畅通监督举报和纠纷调解渠道,规范商家扫码服务行为。另一方面要严格监管,加强涉个人信息黑灰产业链治理,避免人们因扫码而产生信息泄露等问题。

  随之而来的2008年金融危机再次结束了船舶行业近六年的繁荣期。船舶订单率等指标再次下滑,反映航运市场景气度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船期租费率指数(BDI)暴跌,BDI从近12000点的峰值一路下滑,在2016年2月11日跌到了290点历史低位。国际贸易急速降温,导致海运行业萧条,新船订单因而减少。

  香香年满5岁,已经进入性成熟。福田丰说,“虽然不舍,但希望香香能努力适应环境,找到好伴侣、留下后代。”他介绍,发情高峰期是一个令人紧张的时期。由于发情高峰期只有半天到1天,要找到准确的时机把雌雄熊猫放在一起同居,非常困难。一旦错过时机就不可能完成交配,甚至在一起会打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大量引进美国先进船舶建造技术,仅用7年便跃升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据长江证券研究所统计,当时日本船厂吸引了全球大量订单,造船量在6年中翻了11倍,到1973年已超过所有欧洲国家造船量总和,成为世界造船中心。

  新加坡的生育率在 1960 年代初开始下降,在 1975 年达到世代更替水平以下。为了刺激生育,新加坡在近十几年来增设了大量托儿中心,招收对象是18个月~6岁间的所有年龄段儿童。新加坡教育部数据显示,2007~2017年十年间,新加坡托儿中心数量增加了一倍多,从 62911所增加到了143400余所,反之,幼儿园招生人数锐减,新加坡父母更倾向让孩子进入提供全日制服务的托儿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普京在演讲中,11次点名美国。而同日,到访波兰的美国总统拜登,也发表演讲。拜登这次似乎没有口误,并且也对俄方点名。他点得比普京更精准。11次直呼普京大名!

  为了从源头控制重量,首制国产大型邮轮大量使用了4~8毫米薄形钢板。钢材运进外高桥造船厂时,十几米长的薄板显得十分“纤弱”,像是巨型面条,被小心翼翼地卸载,整个运输过程中,薄板时刻保持平直状态,被送进车间裁切。

袁大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