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女子的银行卡频繁收到钱款后又被转走,罪魁祸首竟是保险业务员

来源: 砍柴网
2024-06-28 11:04:26

  来源:法治进行时

  去年,家住丰台区的郑女士经历了一件糟心事,她和老伴从未办理过贷款,却突然收到还款提醒,突然多出来的贷款究竟是怎么来的?到账的钱款又去了哪里?这背后是什么人在操作?

  2023年7月,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郑女士,突然收到了银行短信,显示她的银行卡收到了4万元的转账。郑女士莫名其妙,正寻思着哪里来的钱时,银行又给她发了一条短信,说4万块钱被转走了。

  随后的几个月,郑女士的银行卡多次收到金额不等的转账,但同样没多久就又被转出了。这让郑女士慌了神。郑女士赶紧前往银行查询,银行账目显示,郑女士收到的这些钱,都是各个保险平台的贷款。

  郑女士和老伴都七十多岁了,二人都有退休金,从没贷过款。面对突如其来的频繁贷款,一家人都感到一头雾水。这么多笔保单贷款,为什么要在自己的卡里周转一圈?

  据郑女士回忆,自己投保的保险公司业务员张某曾来过家中。张某说,保险公司回馈老客户,准备了礼品,特意亲自登门给郑女士送来。当时,张某还用郑女士的手机进行了一通操作。郑女士怀疑,这些贷款可能和张某有联系?

  原来,张某不光是送礼物,他还以要对老客户进行认证为由,要求郑女士做了人脸识别。就在张某离开后不久,郑女士之前收到的钱款就突然被转走了。

  随后的日子里,郑女士收到了多条贷款的催收短信。发现异常,郑女士的家人报了警。很快,民警将张某抓获,随后案件移送至丰台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郑女士是在买保险时认识的张某,作为保险公司业务员,张某的服务对象中有不少老年人客户,因服务态度热情耐心,他取得了众多客户的信任。为了提升自己的业绩,拿到更多的提成收入,张某看着自己的客户名单,动起了歪心思。

  张某以送礼物为名,来到郑女士家,使用郑女士的手机,进行人脸识别,假借郑女士名义办理了“保单借款”申请。贷款审批通过后,资金很快汇入了郑女士绑定的银行卡中。

  得逞一次后,张某愈发肆无忌惮,利用郑女士对其的信任,多次采用相同方法,假借郑女士名义,冒领贷款。经检察机关审查,2023年7月至2023年9月间,被告人张某以办理客户信息变更为由,假借郑女士名义冒领贷款196200元。

  近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以张某涉嫌盗窃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记者:薛东阳

责任编辑: 张文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2月2日电 题:利好消息不断 中国出境游加速回暖

  <strong>力扩投资</strong>

  “广告行业组织、社会监督组织和消费者个人等存在监管缺位的现象。我国广告业的自律审查机制一直以来都没能形成一个完善的、多层次的自觉自律体系。在我国还没有专职性的自律机构,会员性协会的自律功能也尚未健全。广告自律功能的实现主要由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承担,但受利益驱使,作为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的个体性企业也难以做到都公正守法。消费者由于缺乏足够的激励、自身能力较弱等情况,在具体监督过程中发挥作用较小。”杜乐其说。

  陈宇以一种传奇的方式来解释一首词是怎么来的,从主题角度试图回答,为什么这首词能够脍炙人口,传唱在中国人的血脉之中,那么它的格局就上去了。

  琳琅满目的商品上新,络绎不绝的人群,说英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采购商在各个商铺来回走动……一幅幅热闹场景勾勒出开市首日靓丽的风景线。

  库克说:“我们在11月6日发布了这方面的最新消息,并持续到了12月的大部分时间。”不过,库克表示,现在的产量已恢复到苹果满意的水平。

吕家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