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大消息!高核准数量将延续,行业迎3年景气上行期,这些股增长潜力十足

来源: 北青网
2024-05-23 20:49:34

  原创 宁墨

  我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增添了新的成果。

  华龙一号海外首台机组

  通过最终验收

  据中核集团消息,当地时间5月20日,中国出口海外的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2号(K-2)机组达到最终验收条件,中巴双方代表共同签署最终验收证书。

  K-2机组采用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由中核集团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2015年8月开工建设,2021年5月20日正式进入商业运行,是巴基斯坦第一台在投入商运后就实现连续运行100天的核电机组。

  据中核集团介绍,K-2机组投入商业运行3年以来,各项性能指标逐步优化,运行业绩和WANO指标不断提升,正在逐步攀升至世界先进水平,已累计发电近230亿度,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717.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76.8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61亿棵。

  据悉,华龙一号是当前核电市场上接受程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是我国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对我国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核电技术迈入世界第一方阵

  近年来,我国核电技术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世界核电技术第一方阵。

  由中国核能行业协会联合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共同主编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4》蓝皮书显示,2023年,中国新开工核电机组5台,核电工程建设投资完成额949亿元,创近5年最高水平。截至2023年底,在建核电机组26台,总装机容量3030万千瓦,无论是在建数量还是装机容量均保持世界第一。

  蓝皮书还显示,2023年,我国共有33台机组在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的综合指数达到满分,满分比例和综合指数平均值位居世界前列。

  未来我国核电发电量占比将提升至10%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我国2023年核电发电量达到4332.6亿千瓦时,近10年复合增长率达14.63%,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例达到4.86%,较10年前大幅提高2.75个百分点。根据《中国核能发展与展望(2023)》并综合多家机构的研究成果,预计到2035年,我国核电发电量的占比将达到10%,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数据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CEC)

  全球来看,不少国家对于核电的态度正变得更加积极。如,美国增加核电运营补贴、增加研发投入;法国、韩国重振核电计划;日本积极推动国内核电站重启。

  机构扎堆看好这些高增长股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核电概念股中10股获10家及以上机构积极型(含买入、增持、强烈推荐等)评级且机构一致预测2024年、2025年净利润增速均超20%。

  声明:数据宝所有 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责任编辑:杨红卜

  江苏省滨海县人民法院认为,国家鼓励和支持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以捐赠财产、义务宣讲烈士事迹和精神、帮扶英雄烈士遗属等公益活动的方式,参与英雄烈士保护工作。河西村民委员会将烈士墓地和堆堤交予烈士近亲属王某管理维护,不仅有利于激发公民的荣誉感,亦能加强对烈士墓地范围内土地的保护。国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对英雄烈士予以褒扬、纪念,全社会都应当崇尚、学习、捍卫英雄烈士,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范围内的土地和设施。杨某在烈士墓地种植农作物于法无据,被侵占的该地块依法应予返还。判决被告杨某向王某返还土地。

  美欧合作不应针对第三方,更不应拿中国说事,挑动对抗。美欧都是国际重要力量,应当本着负责任态度,多做有利于世界稳定与繁荣的事情。

  随着裁判一声哨响,比赛落幕。贺炜深沉的声音响起:“胜负既分,结局也已经确定,此时此刻,在柏林,在慕尼黑,在汉堡,在科隆大教堂,肯定有无数的德国球迷,为之欢欣鼓舞。而在伦敦,在利物浦,在曼彻斯特,在泰晤士河边的小酒馆,肯定也有无数的英格兰球迷,为之黯然神伤。”

  内蒙古大学监察官培训学院院长段计珍介绍,目前国内纪检监察方向毕业的博士不多,纪检监察涉及的不少内容又与法学相通,该校从事纪检监察学科的专任教师主要是法学背景。

  在对佛山进行了多次考察后,今年4月22日,新氢动力旗下的广东新氢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与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签订了合作协议,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氢燃料电池工业车辆发动机生产基地,还分别与广晟投资、盈峰环境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氢能工业车辆、环卫车辆的研发及生产制造。

  据了解,这是农业银行投放的首笔县域学校类设备更新改造项目贷款。根据政策,人民银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专项支持工行、农行等21家银行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中央财政还将为贷款主体贴息,贷款主体实际上的获贷成本不高于0.7%。近期,各地已经陆续启动财政贴息工作。

章宜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