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储能需求显现 锂电池龙头纷纷加码布局

来源: 中国小康网
2024-06-27 15:57:59

  本报记者 李 婷

  一边是价格探底,一边是装机量保持增长,2024年上半年,储能企业在“冰火两重天”的竞争格局下,不断寻找新机会。

  6月25日,在夏季达沃斯论坛现场,宁德时代董事长兼CEO曾毓群回应公司号召员工“奋斗一百天”传闻时表示,“奋斗一百天,就是号召大家去练好基本功,在新能源卷价格的环境下,价值最重要。”

  InfoLink全球锂电池供应链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储能电芯出货规模达38.82GWh,大储市场仍然维持增长态势,同比增长10.3%。同时,在大储市场流通的产品也开始发生变化。2024年第一季度300Ah+产品在全球大储市场的渗透率为22%,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渗透率将接近50%。

  去年年底至今,从各龙头厂商发布的最新储能技术情况来看,国内储能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向500 Ah+进一步突破。

  6月13日,欣旺达发布了625Ah大储电芯“欣岳”,较之前的314Ah电芯提升了8.8%;4月9日,宁德时代发布全球首款5年零衰减且可大规模量产的储能系统,其实现了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的超高能量密度,可达430Wh/L。业内人士预测,该产品单个电芯容量至少为587Ah。此外,包括亿纬锂能、瑞浦兰钧等,也纷纷涌入500Ah+赛道。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研究员何卓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储能初始投资中,单位功率成本较高,随着电池容量提升,系统的单位能量成本会呈现更高的经济性,意味着更高的性价比。”

  以宁德时代5年零衰减天恒储能系统为例,该储能系统在标准20尺集装箱内可实现6.25MWh的高能量,单位面积能量密度提升30%,整站占地面积减少20%,通过能量密度的升级,实现更高的效益。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于500Ah+电池的应用场景提出疑问,如此高配的大电池是否面临过度配置?对此,多家龙头储能电池企业直接将储能大电池的应用场景锁定在长时储能市场。

  早在2023年底,厦门海辰储能就推出了MIC1130Ah电池,将电芯的能量密度提升到400Wh/L,并提出是专门为4至8小时长时储能市场打造的长时储能专用电池。

  而宁德时代在6月21日举行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目前储能市场竞争比较激烈,整体需求不错。其中,国内配储时长有增长趋势,而海外配储时长达到4至6小时。

  全球咨询机构麦肯锡此前预计,长时储能将从2025年后大规模增长,全球规模可达30GW至40GW。据有关分析,新能源电量占比超过20%以后,长时储能将成为刚需。

  何卓新表示,长时储能一般指的是持续4小时以上的储能技术,同时还具备长寿命、安全性高等特征。“对于长时储能而言,最重要、最直接的价值就是要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调节提供支撑。”

  常柯认为,新能源供给的间歇性与电网持续稳定的用电需求矛盾,只有依靠大规模长时储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锂电池仍然是主流技术路线,但各种长时储能技术在发展速度上有所提升,包括飞轮储能、重力储能、液流电池等储能技术路线已经从示范阶段逐渐向规模化落地阶段发展。虽然这些新技术在价格方面尚未能与锂电池持平,但其价格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吸引了独立储能电站或风光配储项目选择4小时及以上储能系统。”常柯如是说。

  7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会见了基辛格。他指出,基辛格博士刚刚度过百岁生日,他访问中国已经一百多次,这两个“一百”加在一起,使他这次访华具有特殊意义。“我们不会忘记老朋友,不会忘记你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增进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中方的态度是一贯的,本着对国家、对世界负责任的态度来处理中美关系。但美方在积极与中方互动的同时背后也有其私心。”刁大明指出,美国自身经济发展受限、国内问题突出、在全球治理上也面临困境,所以要求中方予以配合,与此同时美方继续打压遏制中国,这显然不是一个正确的相处之道。

  克里此行恢复了中美之间在气候领域的对话。他7月19日结束访华行程时表示,此行“非常融洽”且“富有成效”,他和中方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双方在某些问题上达成了明确的一致,未来一段时期内双方将继续保持沟通。

  值得关注的是,克里也是一个月以来第三位访华的美方高级官员。在他之前,美国现任国务卿布林肯、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曾于6月中下旬和7月上旬先后访华。有消息称,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也有意于近期访华。

  今年2月的“气球事件”之后,中美高层对话交往几乎陷入停滞,为本就紧张的中美关系又蒙上了一层阴影。但布林肯访华之前,中美之间的接触已明显增加,释放了积极的信号。

  在这起事故中,暴露出安全隐患排查不到位、安全监管不到位、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我们将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深入开展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2023专项行动,特别是对校园、体育场馆、建筑工地等场所进行彻查,坚决消除安全隐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吴春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