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阳发现两座明代初年砖室壁画墓

来源: 光明网
2024-06-16 06:00:09

  中新社太原6月15日电 (记者 杨杰英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5日对外公布汾阳冯家庄两座砖室壁画墓发掘资料,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墓葬时代为明代初年,形制处于转变过渡阶段,为研究该时期丧葬制度、 社会生活提供新材

  2019年11月,在汾阳市西河乡冯家庄社区东北部,汾阳博物馆(含非遗展馆)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发现墓葬3座,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汾阳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对墓葬进行了发掘。

  此次公布其中两座明代壁画墓的发掘材料,M1为一座仿木结构八角形砖雕壁画墓,单室,拱券顶。M2为一座仿木结构八角形砖雕壁画墓,单室,穹窿顶。

  据考古人员介绍,汾阳冯家庄此次发现的两座砖室壁画墓,除墓顶形制不同外,其余形制相仿,均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组成,墓室均为八角形,仿木结构建筑,墓室装饰风格及壁画内容相近,似出自同一工匠之手。随葬品以瓷器为主,主要有瓷碗、瓷罐、小盏等。

  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两座墓葬的时代应为明代初年。M2为穹窿顶,M1为拱券顶,可能恰处于墓葬形制转变过渡阶段。冯家庄明代壁画墓的发现为研究这一时期的丧葬制度、社会生活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明代壁画墓较宋金时期整体发现较少,一般认为明清时期是中国墓室壁画发展的衰落期。山西近年来发现了一批明代壁画墓,其中不乏有明确纪年。这些明代壁画墓从墓葬形制、墓室装饰风格、丧葬习俗上来看仍有金元墓葬遗风,但也表现出不同的地方特色。

  考古人员表示,这些新发现,为研究明代早期墓葬形制及丧葬习俗提供了珍贵的材料,为准确判断明代墓葬年代提供了可靠标尺,随着资料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或许将改变以往对明代壁画墓“衰落”的旧印象。(完)

  “当时我抱着闯关的心态,想着能少说一点是一点,试探一下组织到底掌握了哪些情况。”因担心涉案数额太大受到严重处理,在说明问题时,杨平耍起了“心眼”,只是“丢个石头试水深”,避重就轻,以小遮大,企图蒙混过关,妄想可以免受牢狱之灾。就这样,“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杨平错失了能获取更大从宽处理的机会。

  马英九表示,他回台后时常嘱咐同事积极推动,就是希望延续两岸青年交流的热度。他还说,卸任后,他在东吴大学任教,有约一半的学生来自大陆,相处融洽。但最近三年,大陆学生来台几乎完全停止,这对两岸双方都不利。马英九说,青年交流是两岸关系的根本,为政者必须格外重视。

  据新华社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围绕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作出一系列政治设计和制度安排,取得重大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为我军实现伟大变革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听习主席指挥、对习主席负责、让习主席放心成为新时代人民军队鲜明特质。

  在郭祁琦的经验里,要获得最新的产业信息,争取更多的资源,必须要与当地政府保持紧密的联系。但问题在于,一旦政府出现变化,企业前景就会遭遇不确定性。在他看来,这就是在农村创业的复杂之处。

  对此,付凌晖在新闻发布会上给出的解释为,从中长期来看,我国房地产市场正从过去的高速发展转向平稳发展,这是由房地产市场发展阶段变化、市场供求关系调整决定的。

  郭祁琦运气好一些。资金吃紧,他们一边扩大销售区域,一边依靠研发新设备,申请专利。“农机方向的科技创新比较少,我们申报一些省级、国家级的项目会相对容易。”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依靠科技部的项目获得200万元的补贴才渡过难关。

卢原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