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侧记

来源: 直播吧
2024-06-27 15:41:39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 题:“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侧记

  新华社记者吴晶、胡浩

  一次次握手,传递着党中央的深切关怀。

  一声声嘱托,感召自立自强的奋进力量。

  人民大会堂,又一次见证新时代的荣光。

  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隆重召开。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自觉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

  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新的“动员令”,广大科技工作者豪情满怀,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奖章熠熠生辉,礼赞攻坚克难的攀登

  人民大会堂万 人大礼堂华灯璀璨、气氛热烈。

  约3000名代表,共同见证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上午10时,大会开始。解放军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全场起立高唱国歌。

  激昂的旋律,唱出新的历史起点上,以科技现代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强音。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20多年来,国家科学技术奖一次次铭刻共和国科技征程上的里程碑。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涵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他们:武汉大学的李德仁院士和清华大学的薛其坤院士。

  六名礼兵奏响仪式号角,全场再次起立,注目两位最高奖获得者走上主席台。

  习近平总书记微笑着同他们亲切握手、表示祝贺,为他们佩戴奖章、颁授证书。合影留念后,总书记邀请他们到主席台前排就坐。

  繁星般的灯光,辉映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章。奖章中心图案为五颗五角星,象征国家奖;外圈采用飘带、牡丹花、如意形和翅膀等视觉元素,寓意荣誉、吉祥和科技事业展翅高飞。

  奖章熠熠生辉,见证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战略擘画——

  政治局集体学习,展望科技前沿;考察调研,谋划改革创新。在习近平总书记有力指引下,我国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自主创新、厚积薄发,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嫦娥”揽月,“天和”驻空,“天问”探火,“地壳一号”挺进地球深处,“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欢快的乐曲声响起,获奖代表依次走上主席台。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两位最高奖获得者一道,为他们颁奖。

  奖章熠熠生辉,礼赞勇攀科学高峰的科技工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我颁奖,还邀请我坐上主席台,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工作者的关心爱护。”年过八旬的李德仁难掩激动的心情,“这个奖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每一位在科学道路上不停歇创新的科技工作者。”

  高精度卫星遥感是当今世界大国竞争的重要战略制高点。从受制于人到追上世界先进水平,李德仁院士作为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开创者之一,带领团队推动了我国测绘遥感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的基础研究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中国的科学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薛其坤难忘自己受邀走进中南海,以“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为主题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进行讲解。

  “复兴号高速列车”摘取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中国中车集团董事长孙永才感慨万千:“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中国中车,对轨道交通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我们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一项一项地摸索,一个一个地攻克,坚持把高铁发展未来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勇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车头’。”

  掌声如潮,激扬科学报国的豪情

  大会开始前,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亲切会见获奖代表并合影留念。

  习近平总书记同大家热情握手、亲切交谈,代表们纷纷向总书记问好。总书记特意向站在后排的代表微笑致意,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总书记的会见带给我们极大鼓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方忠带领团队推动我国拓扑物态研究领域站在国际前沿,摘取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方忠说:“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加强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我们幸不辱命!”

  掌声如潮,催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勇立潮头、锐意进取——

  近年来,国家科学技术奖纳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并颁奖,极大鼓舞广大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公示的名单中,“拓扑电子材料计算预测”“三维流形的有限复叠”“集成电路化学机械抛光关键技术与装备”“绿色生物基材料包膜控释肥创制与应用”“‘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开发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耐寒抗风高产橡胶树品种培育及其应用”……一批标志性成果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翻开大红色的获奖证书,“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的字样格外醒目。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到“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从肿瘤诱导分化疗法到CAR-T细胞疗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病转化医学研究创新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解决临床重大科学问题,消除病人疾苦。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要求,始终激励着我们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我会在这条赋予生命希望的道路上永不停歇。”团队带头人陈赛娟院士说。

  掌声如潮,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科学报国、为国争光的澎湃之情——

  针对固体废物降解带来的污染问题,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经过近20年科技攻关,将“先做‘CT’再进行‘靶向治疗’”的解决方案应用到数百项固废填埋处置工程,并推广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荣誉代表过去,还要继续努力。”团队带头人薛强下定决心,更好助推美丽中国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

  殷殷嘱托,感召接续传承的奋斗

  “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总书记对科技前沿进展和最新成果的分析精到深刻。”现场聆听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陈立深受启发。

  “下一步还要根据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开辟发展合成生物学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力推动我国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刘陈立说。

  殷殷嘱托,蕴含着总书记对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深邃思考——

  沈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闫占峰还记得2022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沈阳高新区的企业考察,勉励大家“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

  “总书记今天提出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资源优化配置。这对我们打造‘科创雨林’优质生态环境意义重大。”闫占峰说。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中,来自企业的科研成果获奖逐年增多,企业日益发挥创新主体作用。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少明对总书记提出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有感触。

  “当前我国新材料产业面临诸多‘卡脖子’问题,根源在于科技创新的引领还不够强。”张少明说,要进一步发挥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供给的“主力军”作用,推动政产学研金用深度融合,聚焦AI驱动下的研发范式迭代,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

  殷殷嘱托,从人民大会堂传向祖国各地,激励薪火传承之志——

  “瞄准性能更先进的下一代雷达奋力攻关,让祖国母亲的‘眼睛’能够看得更高、更远、更清晰。”在中国电科第十四研究所,86岁高龄的雷达专家贲德院士坚持在科研一线指导学生。

  在贲德院士亲自指导下,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微波光子青年攻关团队不断啃“硬骨头”,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实现微波光子系统关键性能质的提升。一位青年科研人员说:“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行。”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刘牧耕正在进行大语言模型智能体应用软件的开发和部署工作流研究。

  “妈,今年又不能回家过年了,在这儿给你们拜个年,祝妈妈、爸爸新年快乐。”巡护途中,27岁的森林消防员韦承长掏出电话,给远方的父母通了个电话。森林消防员韦承长是一名有6年消防生涯的“老兵”,也有6年没有回家陪父母过年。“说真的不想家是假的,心里还是想家,很对不起父母。刚妈问春节吃什么好吃时,心里很不是滋味,这种滋味没法表达,但从不后悔选择了这份工作和职业。”韦承长称,之前父亲受伤进了医院,因那时森林防火形势严峻没时间回去。

  假期结束后,王成皓清楚地记得,他的体重增长了5、6斤,“用了快1个月时间,我才将增长的赘肉减掉。”

  在王廷维看来,台胞公寓公租房租金低于市场价,小区位于繁华地段,交通便捷、生活便利、环境优美。

  漠河古莲机场复航后,机场综合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31吨、飞机起降量5596架次的使用需求,将有效改善和提升漠河旅游旺季交通运力,拉动大兴安岭林区经济社会发展。今年,漠河古莲机场将力争开通漠河至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的航线。(完)

  “中国市场对我而言很重要,我对未来很有信心。”帕努马斯·普拉因迪说,“希望更多中国人能品尝到美味的泰国榴莲,我的收入也能再增加一些。”

  据悉,小西坝泵站工程是江北镇海平原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宁波市重点水利工程之一。

张婉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