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上行周期!猪价今年已涨四成,后市如何演绎

来源: 网易网
2024-06-18 06:13:30

  第一财经 作者:马晨晨

  6月初,国内生猪均价创出近18个月以来的新高。对于消费者来说多掏钱未免有些“肉疼”,但是对于国内的生猪养殖大户而言,却是盼望已久的一场上行周期。

  周末家住北京市昌平区的张女士在楼下超市购买猪肉时发现,五花肉的一斤价格比上个月贵了好几元。不只是五花肉,包括肋排、肘子、前腿肉等在内的多种类型猪肉,价格都有上浮。

  猪价遵循供需关系有涨有跌本是常事,业内将这种周期性波动称为“猪周期”。不过,近两年猪周期有些不同寻常。猪价上行期短下行期长,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养殖户大呼遭遇史上最难盈利周期。过往约四年一个轮回的周期也不再明显,涨跌趋势令人难以捕捉。

  卓创资讯数据监测显示,2022年3月末进入新一轮猪周期,猪价开启上行通道。2024年1月12日,全国外三元生猪交易均价跌至13.24元/公斤,为本轮猪周期下行周期的最低点,也是转折点。6月11日,全国外三元生猪交易均价18.98元/公斤,为当前最高点。截至目前,生猪价格已累计上涨5.74元/公斤,较年初最低点涨幅43.35%。

  布瑞克农业大数据高级分析师徐洪志对第一财经表示,此轮生猪价格连续的超预期上涨,意味着“猪周期”上行模式已经开启。后市将以震荡上行为主,具体情形要重点看生猪疫情变化、企业扩产动态,以及进口形势是否跟随国内市场回暖等因素。

  养殖端盼盈利

  6月初,国内生猪均价创出近18个月以来的新高。对于消费者来说多掏钱未免有些“肉疼”,但是对于国内的生猪养殖大户而言,却是盼望已久的一场上行周期。

  根据生猪养殖三大上市猪企近日公布的5月生猪销售简报,销售数据全部向好,均价同环比均有大幅提升。5月,温氏股份毛猪销售均价15.83元/公斤,环比上升4.28%,同比上升10.47%;牧原股份商品猪销售均价15.52元/公斤,环比上升4.86%,同比上升9.4%;新希望商品猪销售均价15.42元/公斤,环比上升1.92%,同比上升8.59%。

  尽管市场涨跌都是常事,但特殊在于,过去一两年时间里多家生猪企业陷入巨额亏损,行业龙头也未能幸免。据公开财报统计数据,2023年26家上市猪企共实现营收6573.16亿元,同比降2.89%;合计净利润-149.15亿元,同比降242.94%。

  养殖企业的亏损行情,与生猪市场陷入长期低迷有着密切关系。2023年猪肉价格全年波澜不惊,仅约两个月位于16元/公斤上方。受到产能过剩、消费需求疲软、进口猪肉冲击以及养殖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不少猪企迫于财务压力开始举起减员、降薪和控本的“三板斧”。不过,随着猪肉价格回暖,眼下“史上最长亏损年”似乎已经成为往事。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6月14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4.45元/公斤,与一周前6月7日的24.17元/公斤相比,上涨1.2%。6月14日这周的平均价格为24.56元/公斤,与上周23.76元/公斤的均价相比,上涨3.4%。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近期猪价上涨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变化都有关系:一方面,市场可供出栏生猪数量下降,导致当前市场上生猪供应量不足;另一方面,猪肉消费复苏,尤其是端午假期为猪价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受猪价加快上涨影响,养殖端看涨后期,惜售情绪浓厚,生猪出栏积极性下降,进一步推高了猪价。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4年4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为3986万头,同比下降6.9%,接近产能调控的绿色区域,相比2022年12月份高位时的4390万头已经下降了9.2%。虽然养猪产能去化效果已经显现,但令一些养殖户感到不解的是,为何此轮周期如此不同寻常?

  徐洪志认为,这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养猪行业的规模化程度大幅度提高,集团企业所占比重为历史最高点。因此,一旦有利润驱动,扩产速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产能缺口在最短时间被填平。而发生亏损的时候,企业抗亏损的能力也远超历史同期。于是,价格就表现易跌难涨,利润方面则是难赚钱,亏损时间长。

  后市如何演绎

  面对近期猪价连续上涨的行情,在网上某养猪论坛中,围绕该卖还是该留的讨论此起彼伏。有养殖户支持在当前的高点“落袋为安”,也有人提出“十元只是过渡,十五元才是归宿”,从而选择“二次育肥”。

  所谓二次育肥,就是养殖户在低猪价时购入标猪进行饲养,待猪价上涨时再行出售,以此赚取价差和增重利润。这种养殖模式有着周期短、操作灵活的好处,但其利润也受价格预期、饲料成本、标肥价差等多个因素影响。

  尽管当前市场多看好后续猪价上涨的态势,但也有养殖户直言,对于后市价格的波动情况仍存顾虑,其中包括接下来可能持续的高温天气。

  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王亚男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夏季高温天气一般对南方有更大影响,夏季南方湿热,猪病发生概率较高,若猪病发生,则生猪短时出栏量增加,对短时行情有利空影响。生猪提前消耗,对未来行情有利多支撑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与天气影响相比,决定价格走势主基调的通常是整体产能。

  根据卓创资讯监测,2023年9到11月,样本企业能繁母猪存栏量分别呈降0.27%、1.99%及1.28%的幅度,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滑。而此阶段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影响的主要是2024年三季度的生猪出栏量。因此从该数据来看,2024年三季度生猪供应量有下降可能。此外,2023年冬季北方生猪疫病再度出现,加速散户及部分集团去产能速度,2023年四季度北方生猪疫病影响显现,2024年三季度或成为供应低点。

  王亚男表示,综合供需情况,今年三季度供应或呈减少态势,对行情有支撑效果,而需求或制约7到8月份猪价涨幅,9月份猪价上涨幅度或更为明显。“在今年能繁母猪不断恢复的情况下,四季度生猪供应量或陆续增加,对行情有利空影响。虽然需求旺季来临,但养殖户传统出栏时间较为集中,供应增加或较集中,需求增加则相对分散,因此猪价有下滑可能。”

  对于后续市场涨跌空间究竟多大,目前业界观点并未统一。有观点认为,目前市场逻辑已从产能去化转向猪价反转,猪周期拐点渐近,未来,猪周期将会有可观的高度和景气持续时间。也有观点认为,短期内猪肉消费处于淡季,消费需求不支撑价格过快持续上涨,从供给基本面来看,猪肉供给充裕特征没有改变,因此猪价上涨空间不大。

  近些年中国赞助商身份有着怎样变化?徐雄俊表示,从近几届中国在世界杯的赞助商名单来看,基本上都是各行各业的头部企业,不管是万达、海信、蒙牛、vivo,还是BOSS直聘、比亚迪、海信,它们自身在中国就是头部企业,并且正处于扩展全球市场的发展阶段,如比亚迪,它致力于将中国的电动车推向全球,特别需要这种对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世界杯来增加品牌的辐射力。

  郑洪研究生阶段就读的方向属于高校的二级学科,可由高校自行设置。自2008年起,就有高校开始探索建设纪检监察学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高校与科研院所设立的与纪检监察相关的研究机构已有100多个。近年来,纪检监察学科开始进入本科教育,内蒙古大学成为首个“吃螃蟹”的大学,其在2021年通过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成为全国首个设置纪检监察学本科专业的高校,并在2022年秋季招收了第一届此专业本科生。

  对于公共场所查验核酸的有关要求,在11月17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沈洪兵指出,跨区域流动人员需要凭48小时核酸阴性乘坐飞机、高铁等,入住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人员需要查验健康码和72小时核酸。

  《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说,美国副总统的巴拉望之行成为头条新闻,有人担心哈里斯的访问会导致菲律宾和中国之间的关系紧张,但总统马科斯说这不应该成为问题。“当然,它是离南海最近的海域,但很明显是在菲律宾领土上。我认为这不会造成问题。”他说。

  园方当时称,“团团”第二次磁振造影,病灶区域明显扩大,病程进展快速,脑部恶性肿瘤的机率大幅提高,但因为没有做侵入性的切片检查,仍无法百分之百确认。

  在国家文物局同意采取整体打捞方式对长江口二号古船进行保护后,上海市文物局会同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研究并形成了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来打捞这艘古船。

李淑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