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澳大利亚进入来华旅游“免签朋友圈” 开放的中国迎来更多外国游客

来源: 猫眼娱乐
2024-06-30 19:28:56

  近日,中国相继宣布把新西兰、澳大利亚纳入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利好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激发了两国民众来中国旅游的兴趣。中国旅游从业者表示要创新产品、提升服务,让更多外国游客感受中国的开放和活力。

  来华旅游热度上升

  中国和新西兰、中国和澳大利亚互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单方面免签的利好消息受到新、澳两国关注。

  记者从携程了解到,免签消息公布半小时后,携程国际版Trip.com上,新西兰游客搜索中国相关关键词热度环比前一天增长65%。今年以来,新西兰入境旅游订单同比增长近六成,位列中国入境游第15大客源地。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深圳、杭州、重庆、西安、南京、长沙是新西兰游客喜爱的目的地。目前,Trip.com平台上入境中国游的机票、酒店类产品最受新西兰游客欢迎。

  免签消息公布半小时后,Trip.com上澳大利亚游客搜索中国相关关键词热度环比前一天增长超80%。今年以来,澳大利亚位列中国入境游第5大客源国,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55%,澳大利亚到中国的航班数量同比增幅超过220%。上海、广州、北京、成都、深圳、杭州、重庆、厦门、南京和西安等地是澳大利亚游客喜爱的目的地。

  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说:“随着单方面免签政策实施以及直航航班的持续恢复、优质供给的创新升级,将有更多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游客到访中国。”

  业界加速产品创新

  “中国对多国实施单方面免签政策,对入境游市场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更多入境游客能够以更便捷的方式来到中国,了解、感受中国的开放态度、全球胸怀,旅游企业也应结合更多体验性的文化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入境游新产品和线路。”周卫红说。

  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所长杨劲松认为,免签政策扩大了入境游的客源市场,更传递了积极开放、高质量开放的信息,坚定了各方信心。旅游业者应抓紧促销和推广,针对性开发新产品,尽快恢复和调整供应链。

  中旅旅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单方面免签政策将对自由行、跟团游、旅行商考察、文化交流、商务团队、会议会展等多方面产生积极作用,外国旅行商对中国旅游资源、产品、线路的考察需求显著提升。中旅旅行将结合最新免签政策、多年入境游服务经验和不同游客的需求,设计更多突出中华文化、融合特色的精品入境游线路,满足入境游客对中国旅游的向往和期待。

  京骑文化联合创始人窦俊杰告诉记者:“目前我们的产品主要服务于英语国家市场,此次单方面免签政策为我们创造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下一步,我们需要创新产品和提升服务。”

  携程集团副总裁秦静认为,单方面免签政策将加速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旅游交流及经贸往来,也将惠及在澳大利亚生活的华侨华人,使他们回国探亲或旅游更为便捷。携程将把握政策红利,继续发挥品牌、技术、资源优势,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通过入境游协作联盟、线上线下售票服务、海外社交媒体传播等方式,提升传播、支付、门票、网络、住宿等入境游多环节体验,助力入境游振兴。

  众信旅游相关负责人认为,此次实施单方面免签政策将利好两国游客前往中国旅游。未来,还将对文化交流、商务会奖、会议会展等方面产生促进作用。众信旅游将根据新的签证政策、游客的偏好等,及时对相关旅游产品进行调整创新。

  中外游客“双向奔赴”

  中国已对多个国家实施单方面免签政策,对入境游的促进效果显著。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可免签入境中国的新加坡游客同比增长10倍,马来西亚游客同比增长9倍,法国、西班牙、泰国游客均同比增长约4倍。

  因此,在这样一个互相嵌套的科研管理体系中,作为科研管理机构的政府、负责组织研究的科研单位和一线科学家之间,权责是模糊和失焦的。“这也是为什么2019年全国多地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后,项目经费实行定额包干,只定总量,对执行细节不做约束,本是为了放权给科研人员,但现实中却起到了反向刺激,让人们想申请更多项目的原因。”周忠和说。

  印度是2023年G20轮值主席国,策划组织了几十场相关会议和活动,会议主题涉及青年、科技、创新、减债等,优先关注“绿色发展、气候金融、包容增长、数字经济、公共基建、技术转型、妇女赋权”等领域,多达50多个印度城市参与其中。

  “中国是令人振奋的投资热土,也是全球经济摆脱低迷的强劲引擎。中国市场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市场,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市场,而且在创新方面也是领先者。”安利全球CEO潘睦邻在CDF年会说。不少外企高管也表示,这是他们近3年来首次访问中国,期待在中国能挖掘新的合作机遇。

  国家发改委外资司有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23年国家发改委将通过落实落细已出台政策;研究修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更好发挥开发区引资平台作用;做好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等方面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

  “大型跨国公司负责人纷纷访华,说明他们认为中国市场是全球资金和金融的避风港,同时也是投资的最佳选择地。此外,‘访华潮’也意味着全球的一些制造业、技术、资本正加快转移到中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谈及医药制造领域发生的变化,武田制药全球总裁兼CEO卫博科表示,中国市场一个非常明显的进步是,逐步建立了鼓励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和研发的良好环境。

蒋维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