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件(套)展品呈现气象万千的中国非遗保护实践

来源: 慧聪网
2024-06-09 05:57:32

  中新网北京6月7日电 (记者 应妮)6月8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启动仪式7日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出席活动。

  今年是我国批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各地以“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举办1.2万余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广泛的特色活动。重点活动包括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非遗里的美好生活”摄影作品征集展示活动、云游非遗·影像展、非遗购物节等。活动集中宣传展示中国履行国际责任,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推动非遗保护传承有力有序,为国际社会提供“中国方案”的成果。

  启动仪式上,5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捐赠了优秀作品。

  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同日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幕。展览共展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100余项,600多件(套)展品,涵盖非遗的十大门类。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实景、多媒体互动,多角度立体展示形式,呈现非遗守正创新、继古开今的时代风貌。展览着重强调非遗的活态性和丰富性,深度挖掘展示非遗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 ,推动非遗

  记者在现场看到,原貌呈现的徽州地区古戏楼,选取京剧、黄梅戏、昆曲等16个项目,通过戏曲名家现场展演和纱幕投影的形式,在戏台上轮番演绎戏曲经典片段;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单元,展出刺绣、年画、石雕、木雕、营造技艺等60个项目,重点展示非遗项目的制作技艺,系统呈现从材料到成品的制作过程;传统制茶技艺单元展示了茶的种植场景、制作技艺、文化空间,以茶叙事、以茶述理、以茶论道;民间文学和民俗单元,重点展出三大史诗、端午节等14个项目,表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据悉,展览展期长达一年,将持续至2025年6月。展览期间将邀请100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带徒现场展演,并通过两条非遗街区、八个体验互动区和十五个多媒体展项,让观众沉浸式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完)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香港1月8日电(记者 韩星童 魏华都 刘大炜 戴小橦)受新冠疫情影响,历经三年之久,香港与内地8日正式实现首阶段“通关”,<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在海陆空各个口岸直击首批跨境人士踏上归家之旅。

  2008年,傅政华在北京市公安局任职期间,结识了时任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的孙力军。傅政华感到孙力军年纪轻轻就身居要职,正是他急于结交的上层关系;而孙力军刚到北京,羽翼未丰,也正想物色“小圈子”成员,两人一拍即合,傅政华由此成了孙力军政治团伙的重要成员。

  1月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接连发布3名中管干部接受审查调查信息:山东省青岛市政协主席汲斌昌,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何泽华,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雪峰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党的二十大以来不到3个月,已经通报10名中管干部接受审查调查、3名中管干部受到党纪政务处分信息。

  面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不断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与病毒对决,为抗疫平稳转段赢得宝贵时间和最大空间。

  <strong>因时因势科学决策,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strong>

  中国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数千亿件抗疫物资。中国最早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率先支持疫苗研发知识产权豁免,最早同发展中国家开展疫苗生产合作,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中国还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10多个国际组织共同举办疫情防控技术交流活动300余场,向34个国家派出38支抗疫医疗专家组,毫无保留分享中国抗疫经验。中国为弥合全球“免疫鸿沟”、推动团结抗疫作出重要贡献,展现出令人钦佩的大国担当,得到国际人士的广泛赞誉。反观个别国家,不仅本国抗疫不力,还大搞疫情污名化、病毒标签化、溯源政治化,肆意甩锅、推责,破坏全球团结抗疫。

张芳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