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前必读

来源: 国际在线
2024-06-07 12:01:14

明天(7日),

高三学子们将奔赴考场,

书写人生的答卷。

高考倒计时,

再重温一下各类注意事项,

调整好状态、整理好心情,

静待接受考验。

考前准备

  考试时间

  2024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2024年高考全国统考将于6月7日、8日举行。

  *省级统考和高校的招生考试时间,分别由各省级招委会和高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确定并发布。部分省份高考结束时间不一,请考生提前了解、做好规划。

  考试必备物品

  证件类:身份证、准考证(建议多打印几份,家长可随身携带1-2份)

  文具类:2B铅笔(2-3支)、黑色签字笔、橡皮、作图工具等。

  这些可以提前准备好:

  舒适透气的日常衣服,皮筋、发夹(女生),一副备用眼镜(近视的同学),雨伞、遮阳帽、纸巾、口罩,巧克力糖果(防止低血糖)、饮用水。

  饮食作息

  饮食:

  考前建议按照平时的饮食习惯、不宜做太大的调整,特别是以前没吃过的食物、补品,考前尽量不要尝试。饮食中保持一定量的肉类、蛋类、乳制品和豆制品,营养均衡即可。

  作息:

  提前按照考试时间调整作息,保持做题时的投入状态。

  心态调整

  考前有压力是很正常的,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写日记等方法表达情绪;

  也可以与家人、同学、朋友多沟通交流,倾诉自己的内心想法,获得心理支持。

  要相信自己,排除心中的杂念。要无所畏惧,你的未来无限大!

  出行准备

  赴考前,考生和家长可关注当地天气预报,如有下雨的可能,记得携带雨伞、雨衣等备用。

  要注意查看临近交通情况,合理安排赴考时间和路线,考试前,可以先去考点踩点,熟悉考点周边环境,计算路途所用时间。

  警惕考前谣言

  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送都有极其严格的管理措施。各类培训机构根本不可能保证也不可能提供“考生包过真题”,更不能花钱买文凭。

  考生切勿听信虚假宣传,上当受骗,造成财产损失,贻误宝贵的复习时间。

高考当日注意事项

  关于违禁品

  除规定文具外,不得携带任何书籍笔记、报纸、稿纸、涂改液、计算器、移动电话、电子记事本等物品,否则将取消当次科目的考试成绩或各科考试成绩。

  建议不佩戴含有金属成分的手镯、项链、发夹等佩饰物品。

  考生不准将答题卡、试卷、草稿纸等带出,否则将被取消考试资格。

  突发情况应急

  *注意!各科目开考15分钟后、考生不得进入考点参加当场科目考试。

  ·去错考点、忘带或丢失身份证、准考证怎么办?

  考试当天,提前出门,如遇突发状况可出示证件向交警寻求帮助。

  如果考前不慎丢失身份证,应立即向户籍所在地派出所申办临时身份证,持临时身份证参加考试。

  *建议考生和家长关注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提醒信息。如有的省份规定,如果临时忘记携带身份证,须在考前向监考教师报告,经考点领导小组批准,可先参加考试,但在下场考试前要向监考教师交验身份证。

  如果在考前丢失准考证,本人应立即写申请,让中学或街道办事处开证明到市(区)县招办补办准考证;如果是考试当天丢失的话,应立即向考点老师、带队老师讲明情况,先考一科,后补办。

  ·忘带、损坏文具或其他考试用品怎么办?

  如果到达考点后发现忘带文具或文具有损坏,千万不要自己回家取,可在考场附近文具店购买或者向其他考生借用,时间允许的话也可以让家人送来。

  如果在考试过程中文具损坏或缺少文具,不能擅自离开座位,可向监考老师寻求帮助。

  ·突发疾病怎么办?

  对于发热或者突发急病等考生,也不必担心恐慌,各地考点都制定了相应的预案。

  ·考试中途想上厕所怎么办?

  考试过程中,原则上不得上厕所。若确需上厕所应举手示意,经监考员同意,由场外工作人员陪同前往并返回考场。

  考试过程中注意事项

  考生作答时要沉着冷静,规范书写,确保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同时按照要求在指定位置正确填涂信息、在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草稿纸上或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将是无效的,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要在答卷(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立即停笔并停止答题。

  ·考试结束,试卷、答题卡,未署名怎么办?

  要立即向监考老师举手报告,得到同意后立即书写,一定不能擅自动笔,否则容易被老师误认为作弊。也建议考生,在拿到卷子的时候,先写下自己的姓名、身份证等信息!

  答题建议

  先易后难:优先解答自己有把握的题目,建立信心,快速积累分数。

  高效利用:前40分钟是精力最集中的时间,要高效利用,争取在这段时间内完成大部分简单题目。

  跳过难题:遇到难题时,不要纠结,标记后跳过,继续答其他题目,避免浪费时间。

  全力争取:基础题不失分,难题即使未能得全分,也要尽量写出解题步骤,争取得到相应的步骤分。

  检查答案:答完卷后,留出时间复查,确保没有漏答或填写错误。

  考完之后

  离开考场后,不要对答案,不要反复回忆题目内容;不回忆考试过程,不讨论试题和答案,不估计成绩,集中精力准备下一场考试。

家长怎么做?

  家长要保持平常心

  家长要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引导孩子每天规律作息,适应高考作息时间。特别要注重饮食安全,确保饮食卫生。

  在考试后不要音啬鼓励与拥抱,可以真诚的交流或者一个拥抱来对孩子的努力进行肯定。

祝考生所向披靡,金榜题名!

  (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中央文明办多年来坚持开展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生动展示平凡英雄风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共有1.6万余人(组)入选“中国好人榜”。

  25年潜心研究革命历史文化,多方收集信息为烈士寻亲的安徽煤矿职工周杨说:“无论面对多少困难,我都要坚持下去。湖南“90后”退伍军人奠健在冰河中勇救落水爷孙,事后悄然离开,他笃信在群众生命攸关的时候就应该挺身而出。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8/10/10623545469028950394.jpg" alt="bqzp" />

  在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到,2022年高考命题要优化试题呈现方式,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从1978年我国恢复高考至今,高考题经历了几十年的进化,现在已经越来越能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了。2021年北京生物等级考试题中有一个关于“智能胰岛素”的题目:它能够在血糖水平高的时候提升降血糖的能力,在血糖水平低的时候降低降血糖的能力……这个题完全超出了以往的套路,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也就是说靠“刷题”记忆解题套路是行不通的。要想应对高考,需要全面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往往是高度模式化的,而实际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把学习只局限于教材中,必然难以面对多种多样的实际问题,需要学生走入实际生活。

  一是扩大视野,关注现实生活尤其时代热点,注重传统文化,并打通生活和自我、课本和生活、高考和现实之间的联系。二是广泛阅读,积累素材,提升思想,提高思维能力。只有广泛阅读才能提高思想认知水平和思考深度。三是注重运用,由课本知识、方法、理论等向时代热点、文化生活、课外阅读等方方面面延展。学习课本知识要关联现实生活,通过了解时事加强思考、提升思想。关注现实要运用课本原理、知识和方法,进而在运用中夯实基础,提高关键能力。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阚星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