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饰巧搭新国风 年轻人“戴”出新消费

来源: 证券之星
2024-06-14 22:17:41

  中新社烟台6月13日电 题:腕饰巧搭新国风 年轻人“戴”出新消费

  作者 王娇妮 杨馥宁

  巧妙串起传统与潮流的腕饰,近年来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

  “用桃花结搭配五彩绳,再系个手工编织的小粽子,色彩丰富又可爱。”山东烟台芝罘区一首饰原创店店长王新月告诉记者,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带有小粽子吊坠或“安康”字样的各类五彩手绳成为市场爆款,这款主题手绳每天售出数十条,颇受年轻人喜爱。

  在这家首饰原创店,3名编织师傅忙着将型珠、挂片等用彩线串联编结成手绳。不少顾客从家中带来金玉饰品,根据自己的生肖、个性等,选择配线和绳结样式,定制专属腕饰。

  “以青绿为主色调的手绳,设计灵感来源于《千里江山图》,再加入金线,表现出名画的古风韵味,适合搭配夏季棉麻服装来佩戴。”王新月称,到店消费的顾客多数是年轻人,这种具有国风设计感的腕饰更符合他们的需求。

  八股编、桃花结、悟空结、元宝结、同心结……在编织师傅的巧手下,不同颜色、质地的线绳被编成蝴蝶、花朵等吉祥图案,再搭配翡翠、金珠、银饰、蜜蜡、珍珠、绿松石、水晶等,能随心所愿地创作出造型独特、寓意丰富的饰品。

  据店员介绍,用10根五彩绳编织的曼陀罗结,有圆满吉祥、十全十美的寓意;五彩绳搭配同心结,寓意永结同心;红纹石搭配桑蚕丝线编织而成的手绳,不仅佩戴舒适,还象征着感情圆满……

  “我喜欢银饰和玉石这类天然配件,特意来定制两条手绳,一条自己戴,另一条送闺蜜。”顾客刘木杨称,她看中了一款名为“碎银几两”的手绳,将银珠和绿色碧玺编结起来,夏天佩戴给人清爽的感觉,还有招财的好寓意。

  记者走访多家金店看到,不少国风IP联名饰品被摆在 显眼位置。一家珠宝专柜前,销售顾问正在向客人推荐以博物馆馆藏为设计元素的黄金手链。

  “女朋友喜欢逛博物馆,也喜欢穿国风服装,这款手链很适合她。”顾客李子霖认为,佩戴国风首饰给生活增添了时尚。

  此间一家黄金珠宝零售企业销售专员告诉记者,新国风首饰融入了设计者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碰撞激发了新的消费活力。这类饰品不仅给年轻一代带来个性化的佩戴体验,也能让他们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近日,“当代年轻人的手腕搭配”成为网络热门话题。不论是木质手串搭配玉石手串,还是在电子手表旁叠戴手工编绳,无不彰显出年轻人的审美观与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时下,偏爱腕饰的中国年轻人,不仅演绎了别样的腕间风采,也“戴”火了新潮流。围绕腕间这块方寸之地,众商家正追逐着新的消费风向,各展“神通”。(完)

  当然,在云冈石窟逐渐成为一门显学的过程中,也不乏中国学者的身影。1919年,史学家陈垣就发表了一篇题为《记大同武州山石窟寺》的文章,对云冈石窟的历史进行了考证,11年后他又发表《云冈石窟寺的译经与刘孝标》,首次论及云冈的译经活动;1926年,陈万里撰文《云岗石窟小纪》;1929年,叶恭绰写作《大同云冈石刻毁失记》,呼吁对石窟加以保护;1933年,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一行考察云冈,并撰写了《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从建筑专业角度阐释了云冈石窟的价值,同年,顾颉刚也编辑了《云冈造像史料》;1936年,周一良发表《云冈石佛小记》 ,大同学者白志慊出版《大同云冈石窟寺记》……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中国学者的研究虽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但未能建构出足够全面而精细的理论系统。因此与许多古迹研究相似的是,云冈在中国,云冈研究却在海外。

  经常组织和参与两岸学生交流活动的武大学生张雨萌在座谈中积极发言,主动回答台湾学生关于两岸青年交流和就业前景方面的提问。她对记者说,无论在与台湾同学的日常交往中,还是在今天的交流讨论中,都深深感受到,两岸一家亲,两岸青年对中华文化的感知是共通的,期待两岸年轻人有更多机会认识、了解彼此,成为知心朋友、合作伙伴,一同创造美好未来。

  澳门大学讲座教授、澳门中药研发中心主任、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始主任王一涛表示,在此次疫情中,中医药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治疗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很多民众、医学家,甚至西方的医学家,都看到了中医药在治疗新冠疾病当中的优势和特色。

  “现在,每天的营业额比原来翻了一倍,周末还要更多,能做到三四万元。3日那晚,水晶街店的食材不够,我现从另外两家店调了很多过来。”王小利在淄博经营着3家直营店,两家在商场内,一家位于山东理工大学北门的水晶街。他说,到3月12日时,淄博的各家烧烤店几乎全部客满。

  事实上,海南实施封关运作的路径规划并非始于今日。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制度设计上,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6月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方案》)中,对于封关运作体系的搭建已给出明确提示。

  所以,当宿白在1978年以一篇《云冈石窟分期试论》推翻了日本学者的分期和方法论,重新划定了云冈石窟的三个时期与相应的形制与造像特征,从根本上改写了云冈研究的基础时,日本学界自然无法按捺。1980年和1981年,长广敏雄先后发表《驳宿白氏的云冈分期论》和《云冈石窟之谜》两篇文章,对宿白的研究进行了激烈反驳,甚至质疑其所采用文献的真实性。

林彦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