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大运河|千吨货船如何通行?看苏南第一闸!

来源: 参考消息
2024-06-30 16:40:00

  编者按

  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6月23日,“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从扬州出发,探寻大运河作为文化根脉、生态绿脉、经济动脉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6月26日,长江水位比京杭运河高2米多。一艘千吨级货船从京杭运河方向驶入谏壁船闸闸室,闸门关闭,长江水注入,船随水位缓慢上浮,与长江齐平后出闸、入江——这样一次合开大约需要30分钟,一个闸最多可过8艘船,24小时运作。

  “前面还有11艘。”谏壁船闸下游约1公里处的京杭运河上,一艘艘货船靠岸停泊。在此等候过闸的张琪打开手机,查看排队情况。跑船20多年,张琪常年往返于山东与江苏之间 ,谈起跑船的变化,他最大的感受是方便。“以前要下船买票,然后再去排队。现在都是手机操作,用水上ETC,排到我的时候还会有电话通知。”

  为提高过闸效率,2016年,谏壁船闸在江苏省率先试点运行水上ETC,并于2018年正式推行“便捷过闸”系统。经过多次升级,谏壁船闸目前已实现船民不上岸就能过闸,水上ETC使用率达99%以上。

  过闸效率还与船闸容量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谏壁船闸的通过量日渐增长,早在2006年,年船舶通过量就已超亿吨,远超设计。”镇江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涛介绍,谏壁船闸由一线和二线两个闸口组成,分别于1980年、2001年通航,年设计船舶通过量为2100万吨和2333万吨。

  运行压力不断增加,谏壁船闸扩容工程被提上日程。2023年3月,江苏省出台《省政府关于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的意见》,谏壁一线闸扩容改造于当年6月开工建设,成为苏南运河“三改二”(三级航道改二级航道)的先导示范工程。目前,一线闸正在进行改造,二线闸正常通行。

  “完工后,一线闸将成为世界最大内河单梯级船闸。”张涛表示,改造后的谏壁一线船闸通过能力将提升2.5倍,能极大缓解苏南运河通江口门压力。

  此外,京杭运河苏北段全线已建设成二级航道,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苏南运河仍为三级航道,只能通航1000吨级船舶。“目前二三级航道不匹配。”张涛说,苏南运河“三改二”工程整体完工后,2000吨级船舶在京杭运河江苏段可实现“无缝衔接”,届时,运输利用率将大幅提升,运输成本也会有所降低。

  张琪泊船等闸的地方是镇江水上服务区,也是苏南运河第一座水上服务区。2022年10月,京杭运河镇江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启动,整治内容包括水上服务区优化提升、两岸5G站点建设、两岸生态廊道建设等,工程计划于2024年10月全面完成。

  建立多年生稻科技小院的同时,学院还在景洪嘎洒、元阳哈尼梯田、玉溪元江等不同生态区设立试验站,创立了“一院多点”的科技小院运行机制,成为研究生培养和科技创新融合的新途径。依据研究课题,师生可以在不同试验点流动,完成科研实验。

  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杨锐表示,中国正在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国具有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可能成为中国国家公园的最大亮点。中国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条自己的国家公园治理之路。”杨锐说。(新华社)

  卢沙野与华裔青年代表共同观看了纪录片《行进中的中国》,与大家座谈交流,并向侨界代表赠送“春节包”。卢沙野还在旅法侨界“温暖迎春”春节招待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向旅法华侨华人致以诚挚的新春问候和美好的节日祝福,全面总结回顾2022年工作,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以中法元首外交为引领、以务实合作为基础、以人文交流为纽带,推动中法和中欧关系迈上新台阶,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

  1月14日晚,福建省福州市举行“福佑闽水 新春寻福”水岸联动民俗主题演艺活动,通过滨水空间展示福州传统信俗文化,让游人感受传统民俗韵味,提前畅享新春氛围。

  2022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荆竹村海拔1300米,森林覆盖率达75%,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地理优势。

游良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