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首批“最上海”文物主题游径

来源: 猫眼电影
2024-06-09 08:49:03

  中新网上 海6月7日电 (记者 王笈)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青浦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海主会场活动7日在青浦区博物馆举办。现场首次完整发布上海考古成果,并公布了首批“最上海”文物主题游径。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围绕近年来福泉山遗址、柘林遗址、青龙镇遗址、长江口二号古船、华亭海塘(奉贤段)等考古工作情况作了重点成果发布。

  据介绍,上海的考古工作始于1935年,经过上海考古界近90年的不懈努力,发现了崧泽遗址、福泉山遗址、广富林遗址、马桥遗址、青龙镇遗址、长江口二号古船等丰富的文化遗存,确立了3个以上海地名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崧泽文化、马桥文化、广富林文化。这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把上海历史推前至距今6000年前,厘清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处处文化遗存串联起上海古代文明发生、发展的轨迹,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厚重的古文化遗址、多元的历史建筑、精美的馆藏文物,是上海独特的城市遗产,亦是上海的底蕴和魅力所在。

  上海市首批“最上海”文物主题游径也于此间发布,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深度挖掘上海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根据文物类型、价值特色和地理位置,将文物建筑、知名景点、非遗体验等串点成线、串珠成链,打造了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10条文物主题游径。

  市民游客可以跟随这10条文物主题游径,或寻觅“上海之源”,或走进都市“原点”,或一览江河交汇百态,或漫行梧桐深处,品味“最上海”的经典建筑,感受上海的城市文脉。

  据透露,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还将联动上海全市各区文旅局、各相关主体,围绕“开启发现之旅、探寻城市之源”主题,策划开展80余项线上线下主题活动,组织推动近40处文物建筑免费开放,丰富市民游客的假日文旅体验。(完)

  在第八师一四七团四连罗非鱼养殖基地,养殖人员正在循环鱼池喂养,一尾尾罗非鱼苗在水中游弋。这里是南北疆最大的罗非鱼苗繁育基地,每年繁育鱼苗30余万尾,通过保温薄膜和供暖管道调节温度养殖罗非鱼,既能提高养殖密度,又增加了养殖周期,可实现错季上市。

  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文化平台,不仅有中国优秀作品在这里百花齐放,更有无数世界经典音乐在这里熠熠生辉。吕嘉指挥乐团奏响的《纽伦堡的名歌手》第一幕前奏曲是很多乐迷都印象深刻的保留作品,随后,男中音歌唱家袁晨野唱响歌剧《卡门》中的“斗牛士之歌”,女高音歌唱家张立萍带来充满节日气息的《春之声圆舞曲》,薛皓垠、王鹤翔、张文沁、胡越四位歌唱家合作上演歌剧《弄臣》选段“自从那天见到你”。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衡阳1月1日电(文兰)2023年1月1日清晨,湖南南岳衡山最高峰祝融峰顶,金色的阳光与飘逸的云海、晶莹的雾凇惊喜邂逅,给广大游客呈上一幅新年美好画卷。

  山东是外贸大省,随着便利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利用RCEP政策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进出口的减税额均超过3亿元。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1日电 据“中国外汇”微信公众号1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中国外汇》2023年第1期发表文章《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做好2023年外汇管理工作》。

  记者丨贾林 李铮 鄂介甫 陆泓宇 闫耀东

张玉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