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级大收购!股价年内大涨50%

来源: 砍柴网
2024-07-08 05:12:19

  来源:中国基金报

  拟耗资百亿元人民币

  私有化港股环保公司

  瀚蓝环境7月7日晚公告,公司拟联合投资人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广东恒健)和广东南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南海控股),向公司境内间接子公司瀚蓝(佛山)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瀚蓝佛山)增资,并通过瀚蓝佛山直接子公司瀚蓝香港提出协议安排计划,以协议安排方式,私有化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粤丰环保。

  此次交易完成后,瀚蓝香港将持有粤丰环保约92.77%股份。除上述股份外的其余股份,由粤丰环保原控股股东臻达发展继续持有。该潜在协议安排计划如进一步落实,将由瀚蓝香港正式提出。瀚蓝环境最终通过瀚蓝香港控股粤丰环保。

  此次交易示意性注销价暂定为4.9港元/股,按照粤丰环保当前公开披露的已发行总股本24.4亿股计算,100%股权对应的整体金额为119.54亿港元。要约人已同步于香港联交所网站披露相关公告。不过,此次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交易方案仍需进一步论证。

  以目前人民币兑港元汇率及收购股份估算,此次瀚蓝香港收购粤丰环保约92.77%股份,将耗资103.17亿元人民币;其暂定的4.9港元/股的示意性注销价,相对于7月5日粤丰环保4.06港元的收盘价溢价约20.69%。

  上实控股意外退出?

  目前,上实控股间接持有粤丰环保约19.48%股权,为其第二大股东。

  据上实控股2023年年报披露,2023年10月,上实控股认购16.37亿港元有关粤丰环保股份的可交换债券,期限为7年;初始交换价为每股6.71港元,可交换不超过2.44亿股粤丰环保股份,占发行日粤丰环保股权的约10%。如果全部行使上述可交换债券,上实控股将拥有粤丰环保约29.48%的股权。    

  按照上实控股的预期,该交易可促进旗下固废业务与粤丰环保建立紧密合作。未来,粤丰环保有望进一步成为上实控股固废整合大平台,打造中国垃圾焚烧行业规模实力最强、技术优势领先、运营效率最高的产业联合体。

  但颇为意外的是,上述私有化协议如果最终完成,上实控股所持约19.48%的粤丰环保股权将全部退出,其原定的将粤丰环保打造成为上实控股固废整合大平台的希望也将随之落空。

  资料显示,参与此次私有化粤丰环保的另外两家公司,都是广东当地的国企。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广东恒健总资产达4589.26亿元,净资产达2107.32亿元;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858 .13亿元、净利润103.22亿元,业绩经营情况良好,资金实力雄厚。

  南海控股则是瀚蓝环境控股股东的母公司,是佛山市南海区资产规模最大、资本实力最雄厚的综合性国有投资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南海控股总资产为514.46亿元,净资产为197.75亿元;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62.95亿元、净利润18.67亿元。

  年内股价最高大涨54.56%

  瀚蓝环境位列2023年中国环境企业十强第5位,连续十年蝉联“中国固废处理行业十大影响力企业”。

  2023年,瀚蓝环境实现营业收入125.41亿元,同比下降2.5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亿元,同比增长25.23%。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4年初至今,瀚蓝环境股价最高涨幅达54.56%,实现月线5连阳。

  截至7月5日收盘,瀚蓝环境股价报21.28元,市值为174亿元。    

  

责任编辑:杨红卜

  据中国驻新西兰使馆发布的《关于自新西兰前往中国旅客疫情防控要求的通知》,根据新冠疫情形势发展和便利人员往来需要,自2023年3月1日起(当地时间),允许搭乘自新西兰来华直飞航班人员以抗原检测(包括用试剂盒自测)替代核酸检测。

  熊丙奇认为,以考研为导向的大学教育体系会影响大学人才培养质量:考上研究生的学生,虽考分不错,但不少人的综合素质并不高。考研未能“上岸”的学生,进入就业市场,由于缺乏核心竞争能力,也容易遭遇就业难。

  台防务部门对此表示“感谢”,声称此次美方售台的机载导弹,均为已完备作战能力的弹种,可有效应对所谓“解放军军机威胁”,强化所谓“自我防卫决心”。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今年2月10日,杭州市召开平台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全市60家平台企业参会,释放支持平台经济发展的信号。对杭州市、余杭区来说,要打赢经济翻身仗,已离不开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

  余杭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邓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平台企业意识到合规问题后,内部整改相当积极,追求主动合规。从市监局的角度而言,帮助企业主动合规是进一步推动平台内营商环境的有效举措,让龙头企业产生示范带动效应,更好引导其他平台。

  “住房消费需求支持的提法,在这两年都有,但此次提及并非老生常谈。”严跃进进一步分析称,此次提及住房消费需求,是基于2022年房地产市场大降温的背景而提及的,针对性更强。唯有把住房消费需求提振了,其他房地产的问题包括头部房企金融风险问题等,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刘湘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