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IMD:欧洲能源转型方向不会改变 衡量投资机遇不能仅考虑经济因素

来源: 奥一网
2024-06-29 10:25:44

  郝倩/发自瑞士洛桑

  新浪财经日前独家对话瑞士IMD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战略与政治经济学教授David Bach。Bach教授认为,当下的企业家正在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全球化布局需要综合评估地缘关系,而不仅仅是考虑经济要素。

  David Bach是IMD创新与项目负责人,即将于今年9月上任IMD院长。他对新浪财经表示,在过去20年间,也就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2015年左右,当时的投资人要国际化总是先考虑经济要素,然后才是政治。现在的重要性排序则是反过来的。

  “哪里是最大的市场,哪里可以找到最便宜的原料,成本较低的劳工,这些要素都是之前企业家做投资首要考虑的因素。现在形势发生了变化,企业家在做投资决策时,首先要考虑各方的地缘关系。所以投资人应该明白一点,现在只是强调某个市场的规模,供应商的完善,或者成本优势已经不够了。”

  Bach解释说,在现在这个阶段,世界正在“重新布局国际化”,国际化没有消失,只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投资本身不仅是为了开拓市场,服务消费者,还有分散风险,平衡地缘关系的考虑。

  说到欧洲目前所处的形势,David Bach认为大选之年有一些变数,但也没有媒体所描述的那么戏剧性。实际上可以看到欧洲整体有点向“极右”倾斜,有可能是向右转,但即使是极右本身也是分裂的。英国的情况有所不同,接下来的大选,右派保守党可能会有大问题。

  无论如何转向,Bach认为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欧洲的选民都有很多顾虑。事实上,确实是有诸多问题不如人意,无论是净零和环保监管政策,就业市场,居民收入,AI,还是中产的生活方式是否可以维持等等。这都是极右翼升温,绿党失去阵地的原因。

  关于欧洲新能源产业的困境,其实有一个不应该忽略的背景。在对抗气候变化的问题上,一开始最为积极推动的就是欧洲,无论是从政府推动的决心,规则的制定以及对投资的扶持层面,欧洲都是最先投入的,然而当其他人赶上来,欧洲却在很多新能源领域落后了。

  ”如今,因为欧洲的产业刺激和补贴不到位,反倒是让欧洲的企业开始往海外迁移,其中一部分迁去美国,也是为了去受益美国的产业补贴政策。”

  与此同时,欧洲并未能受益之前的低息环境,利用较低的融资成本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现在不仅是市场变化,进入高息环境,就连政府预算也捉襟见肘。举个例子,之前德国结束了对购买电动车的补贴,其实就是因为预算不足。

  “这就是为什么你会看到欧洲现在有些摇摆,但总体趋势,依然是新能源板块的投资越来越多了。”

  “所以目前对于欧洲而言,能源转型是无法避免的,接下来也出台新的新能源补贴或者推进法案。难点就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平衡好谁投资谁受益。当然,补贴本身也不是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唯一路径,从完善供应链,到建立欧洲统一的资本市场,吸引更多技术工种,私人投资进入等等,诸如此类都会有益于快速推进能源转型。”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而言,贸易的本质是要惠及本国消费者,又不能给本地产业带来毁灭性打击。因为关税是“双向道”,“你可以把外来的商品挡在门外,却也可能因此导致自己的产品无法顺利进入到其他的国家。同时,如果这个工具使用不好,还可能让本地企业缺少危机感和创新能力。”

  总体而言,Bach认为,当下的商界领袖遇到很多挑战,从地缘政治,能源转型,到AI,新一代千禧年后进入 职场后,对职场的预期发生变化。作为一个商学院,最重要的战略还是要与真实的商业世界保持紧密的联系,深化对商业世界的影响,解决商业世界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不是做抽象的学术研究。

责任编辑:欧阳名军

  过去,一谈到“购物季”,许多人会联想到西方的圣诞购物季,对“黑色星期五”的热闹采购场景印象深刻。西方圣诞购物季之所以广为人知,除了西方国家自身经济繁盛的原因外,还在于其对外国商品进口的拉动作用,让世界都分享到圣诞假日经济的红利。

  天津自贸区于家堡环球购跨境贸易综合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益海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他介绍,公司主要从事化妆品、护肤品的进口贸易业务,产品产地以日韩为主,和这次出访活动正好契合。在日韩期间,他访问了十几家潜在客户,和3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

  1月8日,内地与香港多个口岸开始分阶段有序恢复人员正常往来。统计数据显示,此后一周内,春节期间的香港酒店订单量比上一周增长3倍,景点门票预订量暴涨超10倍,旅游订单从粤港澳大湾区辐射至全国。

  许少鹏说,成功的红桃粿皮既柔软又有韧性,薄而不易开裂。要想揉出好的粿皮,要按古法配方、马虎不得。他说,和粿皮时太干,虽然粿棱角分明、印花漂亮,可粿皮极容易开裂,别说要存放几天,刚一蒸馅就漏出来。粿皮如果太软,印出来的花纹图案一蒸就全部消失。

曾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15万名原住民儿童被强制与父母分开、送入寄宿学校,遭受强迫劳动、虐待、强暴等恶劣待遇,甚至成为反人类医学实验对象。当地时间1月24日,加拿大媒体报道,一民间组织举行新闻发布会称,找到了艾伯塔省东部一所原住民寄宿学校部分孩子死亡的真正原因。

张睿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