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构建自然教育“六个一”发展模式

来源: 舜网
2024-06-02 08:12:12

  中新网西宁5月31日电 (记者 李江宁)“回顾青海自然教育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通过政府政策支持,社会组织培育,教育部门合作,社会共同参与,一同携手构建了‘六个一’的发展模式。”31日,青海省林草局副局长韩强表示。

  当日,2024年青海自然教育启动会在西宁举行。韩强向公众介绍青海自然教育构建的“六个一”发展模式:

  ——出台一批引领性政策指导文件。青海国家公园示范省领导小组印发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以及自然教育大纲,青海省林草局出台《关于积极推进青海省自然教育工作指导意见》,确立了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强化了顶层设计,夯实了制度基础。

  ——打造一个专业化服务指导机构。近年来,青海省林草局推动成立青海省林学会自然教育专业委员会,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成立青海省自然教育协会,构建规范有序、特色鲜明、共建共享、广泛参与的自然教育发展新格局。

  ——建立一批多元化自然教育试点。青海以2个国家公园、6个自然保护区和19个国家湿地公园为试点,深度探索自然教育模式,打造自然解说体系,强化能力培训,着力搭建青海自然教育体系框架。

  ——设立一批标准化自然教育基地。青海印发《自然教育基地认定指南》,成功认定自然教育基地45个。出台《生态学校评定导则》,设立全龄段覆盖的生态学校、湿地学校39所。

  ——研发一批体系化自然教育课程。青海打造专家智库、专业讲师、志愿服务“三支队伍”,研发动植物识别、水源保护、垃圾分类、国家公园等25门自然教育课程,配套编写了数十套涵盖科普、文学、摄影、绘画等类别的读本教材和丛书专著。

  ——创办一批多样化主题实践活动。近年来,青海强化博物馆、标本馆、实验室、科普馆等场域供给,创办课程设计、云享课堂、生态夏令营等活动品牌,探索自然教育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形成网络直播、摄影巡展、征文大赛、人文体验等实践模式。

  “青海生态地位极其特殊,数不尽的高山、湖泊、草地和大大小小的城市公园、郊野公园、林场、农场都是青海开展自然教育的优质资源。”中国林学会理事长赵树丛表示,希望通过这次自然教育大会,进一步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特色,明确青海自然教育发展方向,打造自然教育特色品牌。

  会议以“共商·共谋·共建青海自然教育谱新篇”为主题,通过开幕式、主会议、4个分会议和嘉年华系列活动,邀请青海相关部门,科研机构等探索构建青海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完)

  从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再到迎战德尔塔、奥密克戎,中国对病毒有了更多了解,掌握了更多防控知识。中国实事求是、因时因势、科学决策、以变应变,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地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在哥伦比亚前驻上海总领事海伦娜看来,“中国政府根据病毒的演进变化趋势,以及积累的临床治疗经验和认识,不断优化和调整疫情防控政策,这是对科学和规律的尊重。”

  综合考虑病毒特点、疫情形势、疫苗接种、医疗资源准备和防控经验等因素,中国近日依法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国际人士对此普遍给予积极评价。

  1月5日,复星凯特方面告诉红星资本局,“今年没有去提交申请,首先考虑到几个原因:(阿基仑塞注射液)本身的成本高,2022年的产量和物流都不太稳定,所以没有考虑到提交(医药谈判)申请。”

  当天,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全力做好春运服务保障新闻发布会。陈凯表示,自去年12月中旬开始,一些城市快递员群体陆续出现了感染的情况,部分分拨中心和营业网点因为减员而无法正常作业,对快件的处理和末端的投递造成了现实影响。

  这一年,是中国载人航天立项30周年,中国载人航天完成了2次货运飞船、2次神舟飞船、2次实验舱在内的6次重大发射任务,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如期完成。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和神舟十四号两个乘组在太空“胜利会师”,我国首次实现空间站三船三舱构型以及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飞行。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中国航天人期待着创造更多辉煌。

  近两个月以来,楼市调控需求侧的渐进放松,开始向头部二线城市和都市圈热点城市扩展,杭州、成都、西安、厦门、南京、武汉、郑州、佛山、东莞等多个热点二三线城市相继放宽。

杨家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