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郧西发现柱状喀斯特景观 实证秦岭地貌演化

来源: 环京津网
2024-07-04 17:09:39

  中新网湖北郧西7月3日电 (张倩龙 朱江 陈琦)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 3日向外界披露,在湖北省郧西县坎子山,该研究院专家调查发现除海量分布、高约5米的丘状喀斯特象形石景观外,还有一类更加高大挺拔的柱状喀斯特景观。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古生物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赵璧称,两类形态、成因截然不同的地表喀斯特景观共存于此,为研究秦岭演化提供新的重要证据。

  郧西县坎子山位于鄂陕两省交界地区,是一座典型喀斯特(岩溶)石山,由距今3.59亿—2.99亿年前的“石炭纪”灰岩构成。坎子山平均海拔超1500米,山体剥蚀强烈,是秦岭腹地重要喀斯特成景部位之一。

  新发现的高大柱状喀斯特景观与坎子山“万亩石林”单体景观外形差异悬殊。赵璧称,其形成演化并非仅受到喀斯特作用影响,而是受到喀斯特作用和重力崩解作用的综合控制。

  赵璧称,以“鹰咀石”景观为例,顶部的“鹰咀”恰如其名,神似雄鹰的喙,明显受到过喀斯特作用的深刻改造,但其兀立耸峙,柱体表面仅有少量喀斯特作用留下的溶沟、溶痕,更多是平直、整齐的崩裂面,四周也散布着大量崩解的滚石,充分证明柱体是大量岩石崩落留下的地质遗迹。这类明显受重力垮塌作用控制的柱状喀斯特景观,曾被定义为“柴埠溪式石柱(林)”。

  在秦岭腹地的鄂西北,此前未有过柴埠溪式石柱景观被发现。本次发现该景观与“万亩石林”在坎子山同时出现,证明在秦岭造山带复杂的断裂构造体系影响下,山体不同部位会发生差异升降和不同程度的喀斯特化地表过程。“这也表现了秦岭山脉地质结构和喀斯特地貌演化的复杂性,说明秦岭喀斯特地貌景观成因类型可能远比过去认为的更加丰富。”赵璧表示。(完)

  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莲花县委书记,甘祖昌干部学院第二副院长(兼),一级调研员;

  馆方首次使用虚拟IP兔形象,通过线上3D技术打造数字孪生云展厅,一比一复原现实场景,让观众通过线上虚拟现实技术,在移动、PC多渠道终端浏览展厅,在指尖触控中实现空间转换。馆方还准备线上活动和文创产品,设计了趣味性十足的线上猜灯谜和研学课,观众在逛展的同时可以利用移动设备进行知识拓展。此外,展览中的兔子形象也会以表情包、手机壁纸、虚拟NFT玩法等“彩蛋形式”等着观众去发现。展览将持续到2023年5月7日(展览免费,但观众需自行购买上海自然博物馆门票)。

  <strong>总奖金100万的“首届中国麻将公开赛”3月杭州开打!4月还有杭州麻将考级</strong>

  “防疫政策优化后,出行方便了很多,口岸通关速度也很快。”带孩子出游的张先生对记者表示,“入境澳门无需核酸阴性证明,往返澳门特别方便,趁着假期,陪孩子前往澳门跨年旅游。”

  <strong>【地评线】中安时评:温暖常伴归途,流动中国更幸福</strong>

  2022年,周雪峰基于湖州市现状,探索可能出现的隐患针对性编制了《电站锅炉内部检验方案》,助力该市企业安全生产。

吴佩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