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

来源: 北晚新视觉网
2024-06-16 05:40:57

  中新社上海6月14日电 (记者 王笈)作为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首场放映(First Film),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14日在上海影城与中国观众首次见面,揭开一段尘封了82年的历史真相。

  1942年10月,日军征用“里斯本丸”号船押运1800多名英军战俘从香港返回日本,途经舟山附近海域被美军潜艇鱼雷击中。舟山渔民救起384名英军战俘。

  感动于中国渔民的壮举,地球物理学者、海洋技术专家方励决心拍摄一部面向全球观众的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影片完全取材于真实历史,通过对“里斯本丸”号沉船的探索与发掘、对英军战俘后人及相关当事人的大量采访,深入讲述了“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的始末,及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据方励回忆,8年前,他的团队开始寻找这艘沉船,“它的实际坐标与我们在相关文件里查到的坐标相差了36公里,因为那个年代的人们是靠星座、六分仪来定位的,误差很大”。

  成功找到沉船后,方励又带领团队争分夺秒地开始了抢救式采访。“当时听说还有两位亲 历者在世,一位是时年98岁的‘里斯本丸’号船幸存者,另一位是时年94岁的舟山渔民,时间很紧迫。后来,我们又意外寻找到一位居住在加拿大的幸存者。”

  这一天,多位“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的亲历者后人来到上海,观看了《里斯本丸沉没》在电影节的首场放映。Kenneth Andrew Salmon是幸存者Andrew Salmon之子,他十分感激中国渔民营救了自己的父亲,“父亲很少在家里提起‘里斯本丸’号,战友们的遇难让他很痛苦。后来他开始通过写书的方式,把这个故事记录了下来。”

  在方励看来,光影记录下的历史是最真实的。“卡梅隆执导的电影《泰坦尼克号》,让全世界都知道了这艘沉船的1500多名遇难者;希望《里斯本丸沉没》也能让大家记得‘里斯本丸’号,记得船上的800多名遇难者,记得中国老百姓在战争年代有那么善良、勇敢的义举。”(完)

  《半月谈》援引中部地区一位县级干部的信息源报道称,一些在金融、银行系统任职的官员有的甚至不到40岁即离职,通过办理贷款担保公司等方式,借助在职时的人脉关系、影响力等捞取好处。

  从影视作品互译互播到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从共赴星辰大海的发展合作到携手迈向复兴的梦想征程,中阿两大文明延续千年相知相惜,命运与共,树立了不同制度、不同文明相向而行、相互成就的典范,也为人类文明和谐共生、包容互鉴带来启迪。

  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在新年致辞中称,2022年碧桂园已累计交付近70万套房,其中前三季度交付约占全国同期交付量20%,相当于全国交付的每5套房中有1套房出自碧桂园。同时,集团融资渠道保持畅通,并已获得逾3000亿元意向性综合授信支持。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朱晋峰老师谈到,一方面,应加强烟花爆竹燃放的管理,包括设置合理的燃放时间、燃放地点,同时加强对不在规定时间或规定地点燃放行为的监管,充分保障百姓对民俗的遵守;另一方面,要从烟花爆竹制作工艺、制作标准等技术方面进行改进,提升烟花爆竹的环保水平,同时加强对烟花爆竹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的管理,防止出现意外事故。民俗文化研究员刘晓刚则表示“高楼集聚的核心城区和相对开阔的地域是应该有差异地施行政策的,比如可在一些河道等较为安全的地区放”。

  她想找好友小棋做搭档,又怕学习任务重,小棋会拒绝。令她欣喜的是,小棋很快就给了她肯定的答复,两人一拍即合。蔡芷晴将自己的顾虑一股脑倒了出来,小棋笑着说:“没关系,做有意义的事情常会遇到难题。看,现在可是我们两个人的力量合在一起了。”

  “放开”的两大难点

夏淑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