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华章】习言道|望着这条河,习近平感叹“古今沧桑”

来源: 雷科技
2024-06-23 11:01:18

  中新网6月22日电 “在这里可以畅想一下古今沧桑。”

  2023年9月20日,在浙江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东运河文化园。拾级登上园内高拱石桥,他举目四望,发出这样一句感叹。

  从北京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到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再到浙东运河文化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深入运河岸线,频频论及大运河的“古今”,阐释运河保护传承的深远意义。

  “这个闸现在还在吧?”

  “还在,它的作用已经被曹娥江大闸所取代。”

  这是习近平与浙东运河博物馆讲解员的一段对话,谈及的闸是明代修建的绍兴三江闸。

  过去浙东一带缺水,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推动建设浙东引水工程,曹娥江大闸正是那时开工兴建的。2021年,浙东引水工程全线贯通,惠及1750多万人。

  古今两代水闸,接续传递着使命。

  “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2020年考察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时,习近平一句“致富河、幸福河”指出了运河保护的更深意涵。

  扬州缘水而兴,然而古运河两岸也曾一度因水而困,运河三湾区域环境污染严重。如今,这里建起千亩生态文化公园,运河两岸绿意盎然,飞鸟翔集。

  经济转型、文化保护、生态修复在大运河产生叠加效应,因水而兴的运河两岸,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水脉贯通南北,文脉连接古今。穿越2500多年、蜿蜒近3200公里的大运河,还是流动的文化。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2017年习近平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的重要指示,深刻阐明大运河的活态特征。

  如何使大运河水脉长流、文脉常新,习近平有着深入的思考,他多次强调大运河的历史意义,并指出要“古为今用”“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

  “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

  ……

  成功申遗十年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等先后出台,大运河遗产档案和监测系统建立,沿线35座城市发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由点成线、由线组网。

  千年水脉和文脉,作为中国重要的线性文化遗产之一,大运河记录着过去的痕迹,也指向未来的方向,绵延不断、生生不息。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阚枫

  |执笔:袁秀月

  |校对:孙静波

  |视觉:李伊璐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一流的场馆需要一流的赛事作为支撑。北京冬奥会后,各大场馆有望成为多项世界大赛或国内赛事的举办地。国际滑联“卓越中心”“世界冰壶学院培训中心”等纷纷落户冬奥场馆,我国体育对外交往有了更多平台。

  外贸新动能,映衬出广大外贸市场主体的活力。

  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对于节能减排意义十分重大,这已经是行业共识。据中信证券研报,2021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中商用车占比约10%,而产生的碳排放却超过60%。

  自1987年首家台资企业落户山东青岛以来,截至2022年5月,青岛累计批准台资项目2695个,实际使用台资59.95亿美元,目前正常在青岛生产经营的台资企业800余家,其中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147家。2022年1至11月,青岛市新批台资项目29个,实际使用台资7505万美元,居山东省首位。(完)

  “但李尧宝刻纸始终是根植于闽南传统文化之上的。”黄丽凤说,她在空闲之余喜欢观察闽南古建筑、旧家具上精美的装饰纹样,将这些图案创新运用进花灯、刻纸中。2023年央视春晚的《百鸟归巢》舞台设计中,设计团队就将她的花灯作品《雀之灵》与泉州古厝元素结合,效果震撼。

  听到这一消息,赵玉金非常激动,直呼终于找到自己的根了。而陆卓林和家人收到消息后,整个家庭都沸腾了,双方见面认亲的意愿十分迫切。

黄茹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