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招聘火热:新领域企业招聘需求旺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毕业生受青睐

来源: 星岛环球网
2024-06-29 08:55:32

  央视网消息:眼下,多地正在开展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今年春招有哪些新变化呢?西安科技大学在2020年首次开设了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总台记者就跟随这个专业的首批毕业生走进了春招现场。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首批毕业生受青睐

  早上九点,西安科技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杨志伟和同学来到了春招现场,他们都是有备而来,杨志伟已经提早“锁定”了十几家心仪的企业。

  杨志伟告诉记者,作为学校新增设的专业,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主要针对智能装备设计生产、智能系统集成等领域,就业方向包括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设备运维等岗位。

  一上午,杨志伟投了十几份简历,总体感觉企业对于他所学新专业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

  专业依据产业发展趋势 逐年升级换代

  近期教育部发布了24个本科新增专业,其中就有智能视觉工程、软物质科学与工程、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等。大学在增设新专业、培养更多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方面做了哪些努力,继续看记者在西安科技大学的调研采访。

  当记者来到西安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时,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学生正在上实训课。这里的教室已经抛弃了传统桌椅黑板的概念,完全按照无人智能工厂来打造。

  西安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智能制造工程系系主任杨满芝告诉记者,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机械、计算机、自动化专业的新型交叉学科,在传统机械专业的基础上,开设了人工智能及应用、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智能系统与集成、智能制造综合实训等11门课程。

  现在,学校的专业都是根据产业发展趋势、人才紧缺空白需求和就业去向落实率等情况,逐年推动专业升级换代。

  西安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王树奇表示,如果就业低于50%,那么我们将会把它列为预警专业;如果连续三年低于50%,就把它列为淘汰专业。新增的话,通过调研企业、科研院所对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论述,论证以后,最后确定新增哪些专业。

  五年来,西安科技大学已经相继撤销了五个专业,新开设了八个专业。

  新领域企业招聘占四成 对人才期望高

  记者对去年与今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进行了对比,发现今年春招启动仪式上,企业提供的岗位需求比去年多了一万人左右,其中新产业新领域相关的岗位在增多,企业对人才的期望值也更高。

  记者粗略算了一下,在今年的春招启动仪式上,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光伏及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大数据等领域的企业占比近四成,这类企业主要招聘技术和研发类人才。招聘会上,不少新专业学生有一定优势,但是也面临一些新困惑。

  西安科技大学学生梁晨玉表示,在很多的公司介绍版本上,有我们网络科技相关的,但很少会标出我们的专业,就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这个专业,也没有对这个岗位进行细分。

  武汉东研智慧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人事负责人常潇表示,现在很多学校里面的很多专业,学的东西会比较单一。智能制造(新专业)可能因为涉及的东西包含了很多专业,学校里面可能只会学一方面。

  学校 企业和政府联动 完善人才培养规划

  专家表示,新专业设置一方面是适应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要紧跟国家战略需求。目前,我国新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还有偏差,只有建立学校、企业和政府的联动机制,才能更好地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赵忠表示,要学校、企业或市场和政府互相联动的一个过程,如果市场企业和学校能多方合作、形成合力的话,实际上可以提升专业和市场的匹配度,可以更好地使专业的设置、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培养流程的规划更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要。

  记者:针对两岸恢复旅游,大陆方面日前表示,民进党仍禁止台湾旅游团到大陆,台陆委会则称“等待大陆开放对台旅游”。目前两岸旅游似乎陷入胶着状态。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最近是否有相关的计划?

  直新闻:中国元首强调的“中方既不会隔岸观火,也不会拱火浇油,更不干趁机牟利的事”,是外媒引述提及率最高的金句,这又意味着什么? 

  王贻芳指出,要从总体上推动稳定经费改革,就要从中央财政中额外划出一笔稳定支持经费,具体到如何落实,匹配给谁,怎么定义基础研究机构,不是任何一个部门可以单独解决的问题,需要在中央层面去统筹协调。本轮机构改革后,新成立的中央科技委员会或是一个解决经费问题的很好契机。

  他曾任通河县委办副科级秘书,通河县委办副主任、主任,通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双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双城市委副书记、市长等职。

  注意在例行记者会上提出相关问题的是总台央视记者,而不是一些外媒记者。这显然意味着中国方面相当乐意将这件事公之于众。更须注意,此前一天,中乌两国最高领导人刚通了电话。双方就中乌关系和乌克兰危机交换了意见。

  在4月27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毛宁介绍通话的有关情况并强调,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以来,中方一直在为和平发声,为和谈尽力,国际社会对此有目共睹。中方立场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劝和促谈。中方将继续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

刘怡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