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游泳项目国家一级裁判 他用细心服务旅客安全出行

来源: 大河网
2024-06-12 16:16:06

  中新网南宁6月11日电(吴晨)“担当游泳项目裁判,需要专心、细致、反应灵敏,才能对比赛作出准确公平的判罚;作为列车乘警,也要专注细致,才能贴心服务好旅客出行。”南宁铁路公安局南宁公安处乘警王利君1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当天17时,王利君正值乘T290次列车,从南宁前往北京。端午假期期间,旅客很多,值晚班的他,加大了车上的巡查力度。“假期期间旅客多,为了保证旅客出行安全,我必须反复巡查每节车厢。”王利君不断提醒乘客乘车期间做好安全防范:“独自乘车不要睡着了,有同行人员可以换着休息一下。”巡视过程中,他仔细留意着那些神态异常的旅客,有着丰富经验的他,能快速识别出“心怀不轨”的人。

  T290次列车是双警值乘列车,警组一般由“一老一新”组合而成。在夜间,两名乘警通常会分为上下半夜轮流执勤。但拥有多年刑侦工作经验的王利君,从事乘警工作半年来,一直主动要求担任夜班执勤工作。

  王利君人生经历丰富,他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游泳专业,并持有游泳项目国家一级裁判员证书,常常被邀请担当各大赛事游泳项目的裁判员。去年,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简称学青会)在广西举行,王利君有幸获邀参加学青会游泳比赛项目的执裁工作。这是他第一次执裁全国A级赛事,并见证了学青会游泳首金的诞生。

  王利君表示,裁判员工作对自己的从警生涯很有帮助。执裁游泳赛事,要观察运动员在比赛中有无犯规现象,并快速做出判罚。这需要裁判员观察敏锐,反应迅速,不能有一丝松懈。最长的时候,王利君需要保持近3个小时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除了优秀的专业能力,还需要裁判对赛事的严谨程度和对流程的精准把控,以及对执裁尺度和判罚标准的统一把控,做到公平公正。

  “裁判工作,敏锐是基础、公平是要求,二者缺一不可;公安工作也一样,既要有快速反应的能力,也要有秉公执法的信念。”王利君说。

  在调入乘警队前,王利君有10年的刑侦工作经历。而丰富的裁判经历,也让他在本职工作上有所启发。执裁与执法触类旁通,从执裁中获得的经验技巧,也让他在工作中得心应手。“裁判工作锻炼出来的敏锐反应,帮助我在开展刑侦工作时,总能快速地发现罪犯犯案时留下的蛛丝马迹。”王利君说,虽然现在转到了乘警岗位,但裁判工作经历和刑警工作经历,对目前的工作也很有帮助。

  今年42岁的王利君,曾是维护街面治安的巡警,干过特警,做过刑侦警察,也曾是用脚步丈量铁路线安全的线路民警。王利君称,执裁全国A级赛事万众瞩目,干刑侦工作惊险刺激,有成就感。如今作为一名乘警,没有了万众瞩目,也没有了惊险刺激,但直接面对的是千万往来的旅客,要做好这份工作,也并不容易。除需要守护旅客的出行安全外,更多的时候,是面对旅客的求助。这时候就需要耐心,也需要细心,才能服务好旅客。

  “现在出乘,案件少了,更多的时候,是给旅客提供帮助。帮助旅客抬行李箱,搀扶老人、儿童上下车,护送行动不便的旅客。”王利君说,我们给旅客多提供一份细心服务,旅客出行就多一份安心。

  “我喜欢这份工作,虽然平淡,但能守护旅客舒心出行,我 也开心。”王利君说。

  端午节值乘在外,王利君对于不能与家人团聚略有些内疚。6月9日出乘前,母亲和妻子特意给王利君包了粽子。一对女儿也跟着奶奶和妈妈学习包粽子。“带着家人包好的粽子出乘,吃起来特别香。”王利君说。(完)

  “大约全国去了32人,别人摊位是一个公司,我们则是一个国,摊位小而拥挤,但毕竟突破了‘零’。”黄令仪曾在自述中写道,“归国的大巴走了约一半车程,被通知我送的专利被评为银奖,高兴之余,写了几句歪句:神州之尊重泰山,赤子荣辱轻鸿毛;灵台无计四十载,不觉青丝已成雪。纽伦堡夜星光灿,启明银座落中华;十年耻痛今宵去,芳草天涯迷人还。”

  如今泽连斯基派来了曾经担任过战略工业部部长的帕夫洛•里亚比金出使中国。希望随着乌新任驻华大使的到任,能够进一步加深中国与乌克兰的友好关系。也有益于俄乌未来的和谈……

  他和另外一位科学老师,利用周末,花了一天做出了初版的一级水火箭。完工时已是傍晚,下着小雨,他们兴冲冲地跑去操场发射。水火箭没飞几米,伞就打开了,两人只好加班加点改造新版本。下一个周末,下午阳光正好,他们又拿着成品跑到操场,叫来附近打篮球的学生一起帮忙发射。这一次,起飞笔直,按时开伞,但密封性不够,火箭落地后无法再次使用。

  “黄老师小时候经历过抗日战争,在桂林亲眼见到一名5岁的小女孩在防空洞外被侵华日军的飞机炸死了。‘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这种精神是一代代传下来的。”胡伟武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但是兴奋之余,定下心来,仔细一想:芯片做出来了,没有用,锁在抽屉中,得了奖,又怎样?它只是一张纸。”黄令仪心中始终不甘。

  学校给王印一间专用的木工教室,这里常常能看见孩子们的身影,这些学生有时拿着扳手拧螺丝,有时戴着护目镜和白手套,或是在测量和裁剪各种材料。不少孩子写完作业后,会跑来做自己的研究,除了每周的四节校本选修课外,王印也常来指导学生,直到天黑才回家。这些沉浸在手工探索里的孩子,每次考试都能考出不错的成绩。

郑惠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