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选手包揽世界锅包肉大赛金奖

来源: 36氪
2024-07-01 07:03:36

  中新网吉林6月30日电 (记者 石洪宇)30日,在吉林省吉林市举办的世界锅包肉大赛落下帷幕,经过连续两天的激烈角逐,5名来自东北地区的选手最终摘得金奖。

  锅包肉甜酸咸香,是东北美食中颇受欢迎的菜品。随着东北文旅热度不断升温,也带动锅包肉 成功“出圈”。

  30日为本次赛事的专业组决赛。当天,选手们在灶台前大展厨艺,刀工、调味、控制火候等技巧引得游客连连称赞。有的选手还使用了榴莲等原料,力求在口味上寻求突破。

  据了解,选手烹制的菜品质量占总成绩的70%,灶台卫生等环节占比30%。

  主办方介绍,赛事的互鉴、交流作用明显。内蒙古赤峰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会长韩正泽介绍,锅包肉是赤峰市的“市菜”,当地很多厨师抱着学习、交流的目的参赛。

  “赤峰的锅包肉重点在勾芡,吉林的锅包肉在油炸这个环节有特点。”韩正泽认为,大赛对锅包肉的融合发展有着推动作用。辽宁、黑龙江地区也派出许多选手登场。

  最终,孙志刚、纪相卓、齐昊男、闫正龙、王志鑫等5名东北选手获得金奖,9位选手获得银奖,18位选手获得铜奖。

  王金龙等11名参赛者获得“锅包肉名厨”称号,4家企业获得“最佳锅包肉预制菜奖”。

  比赛期间制作“巨型锅包肉”的“吉林满汉全席传统烹饪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李石琮,获得“锅包肉厨神”称号。(完)

  在他们眼里,“顶门”是讨一个好彩头,“祈盼兔年身体强壮,在雪道上有突破。”

  <strong>李牧:</strong>从华人抵达住在国的第一天,春节习俗便在当地扎根。以加拿大纽芬兰地区为例,1895年8月,第一批华人移民抵达,1896年2月14日,纽芬兰地方媒体《每日新闻》(Daily News)对华人移居当地后的第一个春节进行了报道:“高华新街的天朝人在本周三举行了一次特别的庆祝活动。他们采用的庆祝方式与我们不同,十分喧闹,吸引了很多人在他们的店铺周围观望。(他们的)洗衣店内灯火通明,(中国人)还燃放了烟火。”报道呈现了当地人对中国新年的复杂态度:对异文化的好奇交织着排斥。庆祝春节成为华人文化存在的标志符号,不时为当地主流话语所重述。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益阳1月22日电 (宋梅 曾志)“自2020年建立这个智能粮仓后,我们春节在岗‘守粮人’减少30%,借助智能体系还可以24小时察看仓内、仓外实况,实现粮食‘看得见、管得住’,大大降低守粮的工作强度。”1月22日,在湖南益阳市南县南洲桥国家粮食储备中心智能化控制机房,负责人肖波像往年春节一样,坚守在岗位守“粮仓”。

  汉初时,沿用秦历。至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唐都、落下闳、邓平等人在吸收干支历(节气成分)的同时,制“太初历”,恢复夏历春季一月一日为岁首。此即为今之春节奠定了时间基础,而四川阆中人落下闳则成为当代学者所认定的“春节第一人”,被奉为“年爷爷”。

  每一个姊妹同胞都不能少,每一位旧雨新知都命运共通。《百鸟归巢》是南音工尺谱与流行乐的碰撞,也是海峡两岸表演者的水乳交融。借物抒情,与其说这支新曲荡气回肠,莫如看成歌词就是我们不变的情愫,“百鸟归巢,千年一朝夕”“百鸟归巢,看别来无恙的疆域”。有观众认得,开场歌曲里的孩子们曾在上个冬天相见,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惊艳献唱的马兰花童声合唱团和来自大凉山喜德县中坝村果果合唱团的孩子们歌声清澈。一年前,蔚蓝星球许下过“一起向未来”的愿望,现在,团结依然是我们的主打歌。异曲同工的更有《一带繁花一路歌》,“一带一路”沿线的各国艺术家云上联唱,各民族的名曲也是隶属地球村大家庭的“我们的歌”。

  去年,运营方专门邀请中国钢琴家郎朗到山峰上演奏,并新设了亚洲风味拉面馆。面馆老板施邦对记者说:“我们去年12月份开了这家店,位置是少女峰新缆车站里最好的,相信未来生意前景一定很好。”

陈俊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