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发现罂粟及时报警 青海西宁两学生获表彰

来源: 能源网
2024-06-26 12:45:15

  中新网西宁6月24日电 (祁绣娟)24日,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巴燕乡中心学校两名学生收获了由西宁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颁发的“禁毒宣传小卫士”奖状。

  6月14日,小明(化名)与小平(化名)放学后注意到路边几株形态特殊的植物。凭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俩人意识到该植物与罂粟极为相似。为进一步得以确认,小明与小平铲下样品株后,上交至湟源县公安局巴燕中心派出所。

  经民警仔细确认,证实该植物为正处于生长期的毒品原植物罂粟。随后,民警和小明小平迅速赶往现场,将余下的10余株毒株一一铲除。

  “之后,我 们立即对周边区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巡查工作,未在辖区发现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罂粟现象。此外,为激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禁毒行动,教育引导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对上述两名学生主动发现罂粟及时报警的行为进行表彰。”巴燕中心派出所民警余国伟表示,17日下午,派出所前往学校为小明和小平颁发了“禁毒少年”荣誉证书,并送上了小礼品。

  “当时从它(罂粟)身边走过时,一眼就注意到该植物的颜色比普通的花更红一些。”小明和小平回忆说,因为此前在上禁毒课时,警察叔叔给我们看过照片和视频,我们觉得很相似,就铲下样品交到了派出所。

  余国伟表示,平日里,派出所民警注重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借助讲座等宣传活动,现场通过案例、图片展示等提高学生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和能力。同时鼓励学生与家人共同参与到禁毒中来。

  近年来,西宁市禁毒委员会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持续开展面向青少年的毒品预防针对性宣传和面向全民的普及性宣传,并融合具有本地民俗特点的“非遗”文化,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禁毒宣传。(完)

  “我在后台也收到了非常多的私信,都是家长发来感谢的”,杨木坦言,在制作影片之前,确实曾担心孩子是否能接受,“没想到获得了非常多的感谢,包括了各个年龄段,这也让我感觉十分温暖。”

  乔香平带领团队把“乔氏珐华”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日用陶瓷工艺相结合,先后建成“乔氏珐华博物馆“和“乔氏珐华研习体验馆”,开发出“传承复古、民俗宗教、实用新型、文旅创意”四大系列珐华作品,有力推动了传统陶瓷文化与现代陶瓷文化的融合互动,逐渐挖掘珐华器的市场潜力。

  “网络媒介的‘筑茧’,并非推荐算法技术应用的必然,传播结构的水平型抑或垂直型、用户联结的开放性抑或封闭性为网络媒介是否带来‘信息茧房’的两项关键机制。”郑雯说。

  “在我们国家,越来越多人开始学习汉语,中国是一个和平、有爱又发展很好的国家,我想去看一看。”明杰说。

  在此次搭载发射的卫星中,智能遥感卫星01星是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自主开发的轻小型化智能遥感卫星。卫星载荷为高分辨率视频相机,具备多模式光学成像、高性能实时处理、开放软件平台、在轨智能规划、在轨智能处理、灵活APP加载特征等特点。

  1月11日至17日,广西“两会”在南宁举行。当地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拓展桂港、桂澳重点领域合作。时隔两年,前来现场参会的广西政协港澳委员作为两地沟通桥梁,纷纷围绕广西如何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出谋划策。

黎轩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