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人社不断提升对企服务 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来源: 北青网
2024-06-19 01:42:21

  中新网沈阳6月18日电 (记者 王景巍)6月18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第3场)新闻发布会,会上,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谷孝红介绍,辽宁着力打造兴企、惠企、助企的人社服务环境,为促进辽宁各类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坚持实施招才引智全要素服务保障,积极搭建企业人才培养储备平台,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7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27家,近三年年均招收博士后888名,其中企业博士后336名,占37.84%。同时,加大对企业人才奖励支持力度,对新进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创新实践基地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人员,给予10万元奖励;对新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分别一次性给予15万元奖励和500万元科研经费,目前已累计兑现奖励资金1.32亿元。此外,深入实施“技能辽宁”行动,在全省企业建立5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家省级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16家省级职业技能大师工作站,搭建人才培训、带徒传技和技术攻关平台。

  在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辽宁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赋予头部企业、领军企业人才自主举荐权,已在全省企业选拔99名优秀工程师,170名高技能人才,累计奖励2880万元。遴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重点向企业倾斜,2023年选拔91人,其中企业32人,占比35%。另外,加大企业人才技术技能等级评价改革力度,将职称评审权限直接赋予10家大型企业,做到自定标准、自主评审、自主发证;对民营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常态化开展职称评审“直通车”上门服务,先后对100余家企业的1865人进行评定,1394人获得职称。

  此外,支持鼓励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到企业创新创造、建功立业。全省各级人社部门抢抓毕业生离校前求职关键期,打造“就来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品牌,密集开展“百校千企”等人才对接活动,拿出省内重点企业优质岗位,促进大学生等青年人才向企业一线流动。年初以来,已组织各类招聘活动500多场,“10项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154场,提供岗位25.4万个次。并鼓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兼薪、离岗创业,支持专家团队围绕企业项目开展科研攻关,引领人才和资源向企业汇聚。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贡献突出的人才和团队,采取核增绩效工资和人才选拔倾斜等方式激励,成果优异人员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一步到位认定职称。

  谷孝红表示,下一步,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更加积极地宣传推介辽宁振兴发展的迅猛势头,开发优质岗位、释放政策红利、精准对接服务,让辽宁各类企业成为广大高校毕业生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实现理想抱负的深厚沃土,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源源不断的青年人才智力支撑。(完)

  另一边,治沙过程中一些不科学、不理性的行为,反而对生态环境起到了反作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沙漠与沙漠化研究室主任薛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近年来,由于防护林的植被单一、密度过高,导致防护林出现退化、死亡的情况。

  “受多种因素影响,蒙古国沙尘暴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时期,未来需要大量研究。蒙古国野外研究站、监测设备和仪器等相对缺乏,十分不利于研究工作开展。”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教授、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黄宁曾谈到。张小曳曾作为联合国专家前往蒙古国调研,他说,中国气象局和蒙古国长期合作,帮助对方建观测站,但是那边无力投入人、财、物,观测站维持是一个非常松散的状态。

  此外,自研ERP也并非一蹴而就。据悉,2021年9月,华为首先完成了马来子公司销服业务场景的切换,验证了销售到收款业务流程,初步树立了切换成功的信心;2022年7月,华为完成华为技术等核心公司生产制造、研发试制场景的切换。

  北方已迎来今年以来第10次沙尘天气过程。今年国内发生的沙尘天气过程,频次为近10年来同期最多。根据《中国气象灾害年鉴(2020)》的数据,近20年来,3月至4月平均出现沙尘天气的次数为7.8次,今年4月尚未结束,次数已超平均值。

  对于李尚福履新后的首次出访为何选在俄罗斯,一位匿名军事专家1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军事外交是国家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关系好,两军关系就好;两军关系好,两国关系会更好,李尚福上将应邀访问俄罗斯期间,两国防长将具体落实中俄两国元首在国际安全形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等方面达成的重要共识,进一步加强中俄两军的友好关系。

  俄罗斯tsargrad电视台称,中国国防部长对俄罗斯的访问表明,两国领导人之间达成的协议需要尽快履行。“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对俄罗斯的访问证明了两国关系的稳固性。”俄罗斯“今日政治”网援引俄军事专家的话称,双方将讨论两国军队进一步加强合作和安全问题。中国军事专家宋忠平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俄之间将会在多个领域开展军方的交流,包括在军事技术上的合作;在军事演练和演习方面,也会开展广泛的技术合作和业务交流。

李秀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