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降雨区扩大,专家提醒警惕暴雨极端天气

来源: 千龙网
2024-06-22 04:22:30

  中新网北京6月21日电(韦香惠)进入梅雨季,多地迎来新一轮强降雨过程。21日,中国气象局召开线上媒体通气会。据悉,未来十天内,我国南方降雨区扩大,贵州至长江中下游一带也将开启强降雨过程。

  降雨不停歇

  南方降雨区进一步扩大

  当前,我国南方多地都出现了大到暴雨,部分地区受灾严重。6月20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针对安徽省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指导和协助地方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等救灾救助工作。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舒楠介绍,预计在未来十天内,特别是21日至24日和27日至30日,将出现两次较为明显的强降雨过程。主要影响区域包括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湖南北部、江西北部等地。其中,部分地区如湖北、安徽、江苏等地可能会出现大暴雨。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将达到100到180毫米,局地可能会超过200到300毫米。

  杨舒楠表示,此次降水过程也会伴随着明显的短时强降水。预计最大小时雨强将达到30到60毫米,局地甚至可能超过80毫米,个别站点可能达到90到100毫米以上。此外,部分地区还可能出现8到10级的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其中江苏中南部、安徽中南部和湖北南部等地局地风力可能达到11级以上。

  “列车效应”显著

  专家提醒警惕暴雨极端天气

  杨舒楠介绍,此次显著的降水事件,源于高空槽的发展与西南方向极为强劲的暖湿气流相互作用,同时叠加了北方冷空气的剧烈影响。冷暖气流在交汇过程中形成的切变线范围广泛,且其延伸长度较大。此外,这一天气系统展现出一定的移动性,随着时间推移,其影响力持续增强,覆盖面积更为广阔。因此,本次降水过程的影响区域颇为广泛。

  在这一系列强对流活动过程中,“列车效应”尤为显著,即连续的对流云团如同列车车厢般相继通过同一地区,导致降水强度累积增加。特别是江苏、安徽、湖北一带,因其对流条件和能量均达到较高水平,“列车效应”影响更为突出,进一步加剧了降水强度。

  鉴于如此较强的降水机制,杨舒楠表示,需特别留意局部地区可能出现极端降水事件的风险,对可能发生的灾害性天气保持高度警惕。

  除了21日至24日的降水过程,之后还应注意27日至30日,我国南方地区将再度遭遇降水天气。届时,雨带将北移,影响黄淮南部、江淮、江汉以及西南地区等地,预期将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地区甚至有大暴雨的极端天气情况。

  多个高速路段积水风险较高

  铁路运行亦受影响

  从影响方面来看,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陈仲榆提醒,交通方面,对公路交通来说,预计受此次降水过程影响,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重庆、贵州等地境内京沪、京台、京港澳、长深、济广、宁洛、沪陕、沪蓉、大广、二广等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发生道路湿滑和积水风险高。

  浙江西部、安徽南部地质灾害风险高。建议出行前提前关注天气及路况信息,谨慎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 降低车速,与前车保持足够安全距离,避免急刹车。

  此外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部分地区强对流灾害风险高,要注意大风造成树木折断,电线、标志牌破损对道路通行影响。暴雨对上述地区的高速铁路运行也将有较大影响,可能导致列车晚点或车站旅客滞留,建议旅客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最新天气预报,出行尽量避开强降雨时段。同时,也要及时关注列车动态信息,做好出行计划安排。

  能源方面,强降雨主要位于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江南北部及西南地区等地。主雨带稳定在黄淮南部-江南北部,降水核心区在长江中下游沿江,关注持续性大暴雨可能导致的变电站积水,短时强降雨和持续降雨叠加效应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和中小河流洪水,以及强对流天气对电力设施的损毁,建议提前做好电力运输设备巡检,防范强降雨及次生灾害对发电设备以及电力工作人员作业安全的不利影响。

  同时,受持续降雨影响,江淮、黄淮南部、江汉、江南北部、西南地区东部光伏发电气象条件差。贵州、重庆、湖南、安徽、江苏等地有2天以上日理论满发小时数不足5小时,影响光伏出力。建议相关单位合理安排新能源出力和储能的调度配比,以确保电力供应安全。(完)

  为使旅客在旅行途中感受新年氛围,G2023次列车策划了“你好2023,相约2023”贺新年活动,列车工作人员为旅客们献上舞蹈、豫剧等精彩节目。

  “奋斗”,始终是习近平新年贺词里的关键词。回顾过去,从“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到“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再到“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奋斗”成为对中国姿态最鲜明的概括。

  RCEP实施以来,这家公司生产的绗缝垫等主要对日出口产品,其关税税率从3.8%降到3.3%,部分地毯的关税税率从7.9%降到6.5%,今年仅关税就为企业节约了260万元。未来,关税还将逐步降到零。

  过去,全国各族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打败了侵略者,捍卫了民族独立和自由;如今,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未来,我们仍需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亮出优与劣的标尺、明晰上与下的准绳,激励广大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strong>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strong>

陈雅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