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构建自然教育“六个一”发展模式

来源: 驱动之家
2024-06-02 07:44:12

  中新网西宁5月31日电 (记者 李江宁)“回顾青海自然教育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通过政府政策支持,社会组织培育,教育部门合作,社会共同参与,一同携手构建了‘六个一’的发展模式。”31日,青海省林草局副局长韩强表示。

  当日,2024年青海自然教育启动会在西宁举行。韩强向公众介绍青海自然教育构建的“六个一”发展模式:

  ——出台一批引领性政策指导文件。青海国家公园示范省领导小组印发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以及自然教育大纲,青海省林草局出台《关于积极推进青海省自然教育工作指导意见》,确立了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强化了顶层设计,夯实了制度基础。

  ——打造一个专业化服务指导机构。近年来,青海省林草局推动成立青海省 林学会自然教育专业委员会,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成立青海省自然教育协会,构建规范有序、特色鲜明、共建共享、广泛参与的自然教育发展

  ——建立一批多元化自然教育试点。青海以2个国家公园、6个自然保护区和19个国家湿地公园为试点,深度探索自然教育模式,打造自然解说体系,强化能力培训,着力搭建青海自然教育体系框架。

  ——设立一批标准化自然教育基地。青海印发《自然教育基地认定指南》,成功认定自然教育基地45个。出台《生态学校评定导则》,设立全龄段覆盖的生态学校、湿地学校39所。

  ——研发一批体系化自然教育课程。青海打造专家智库、专业讲师、志愿服务“三支队伍”,研发动植物识别、水源保护、垃圾分类、国家公园等25门自然教育课程,配套编写了数十套涵盖科普、文学、摄影、绘画等类别的读本教材和丛书专著。

  ——创办一批多样化主题实践活动。近年来,青海强化博物馆、标本馆、实验室、科普馆等场域供给,创办课程设计、云享课堂、生态夏令营等活动品牌,探索自然教育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形成网络直播、摄影巡展、征文大赛、人文体验等实践模式。

  “青海生态地位极其特殊,数不尽的高山、湖泊、草地和大大小小的城市公园、郊野公园、林场、农场都是青海开展自然教育的优质资源。”中国林学会理事长赵树丛表示,希望通过这次自然教育大会,进一步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特色,明确青海自然教育发展方向,打造自然教育特色品牌。

  会议以“共商·共谋·共建青海自然教育谱新篇”为主题,通过开幕式、主会议、4个分会议和嘉年华系列活动,邀请青海相关部门,科研机构等探索构建青海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完)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占国作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指出,过去五年,该省发挥互联网司法先行优势,如杭州互联网法院开创“网上案件网上审”的历史先河,实现数字时代审判模式的革命性重塑;2019年“浙江移动微法院”上升为“中国移动微法院”,2022年更名为“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目前已接入全国3500多家法院,访问35亿次。

再爬起来上门送诊也是家常便饭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吕舟就历史城市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以及北京中轴线的相关实践,展开题为《城市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分享。他认为,历史城镇的遗产价值本身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验。通过传播历史文化价值,鼓励社会参与价值的阐释和传播,是唤醒社会保护意识,形成社会凝聚力,加强城市韧性和包容性,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他希望,无论是北京中轴线的保护还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都能够跟北京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地融合在一起,真正成为促进北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浙江,企业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如果自愿认罪认罚,开展合规建设,经考察合格,视情予以不起诉或在起诉后建议法院从轻、减轻处罚以及建议行政机关减免行政处罚。这是浙江检察机关探索推进的涉案企业合规改革。

  “中方是积极支持扩大中外人员往来的,并且将会继续为来华经商等人员提供便利,我们理解各个国家采取合理的防疫措施,我们反对的是采取歧视性的做法或者是把疫情政治化。”吴玺说。(完)

  春节将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年仪式感。不少年轻人开始准备起自己的新年“三件套”——烫头、美甲、种睫毛,这也带动了相关行业在节前的消费高峰。

马宏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