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经开区数智化转型发展新产业

来源: 格隆汇
2024-06-26 19:29:50

  中新网长沙6月26日电 (记者 唐小晴)湖南维胜科技有限公司是长沙经开区一家主营柔性印制电路板生产及元器件组装的企业,产品主要应 用于汽车、消费电子、医疗、工控等

  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与行业对产品生产制造提出的高标准、高要求,该公司通过数字化转型破解难题。“在缺陷检测场景中,我们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减少对人员经验依赖,原来培训一个熟练的检测人员需三个月,现在只要7天,培训周期降低92%。”维胜科技研发经理唐川介绍,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维胜科技优化工艺、降本增效,2023年全年营收实现增长12.2%。

  这是长沙经开区探索“智改数转”的一个缩影。为助力长沙推进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长沙经开区推动数字化转型纵深发展,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

  “不敢转”“不会转”是企业面临数字化转型的难题。长沙经开区在全国率先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应用“揭榜挂帅”机制,首批启动9大项目,给予揭榜单位最高800万元支持。由中国信通院与长沙经开区合作的湖南省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在园区揭牌,针对企业“不敢转、不会转、资源少”的共性问题,通过政策、平台、服务商三大抓手,促进了5G、AI、区块链等新技术在企业快速融合落地。

  铁建重工搭建了全国首套地下工程装备数字样机平台和数字孪生系统;源品生物利用区块链技术,创建了国内首个开放共享、全要素接入、全流程闭环的细胞治疗行业可信数字化供应链平台,让细胞拥有了唯一“身份证”......连续多年发布揭榜榜单,长沙经开区提出了“高端装备+数字孪生”“高端装备+5G”“高端装备+区块链”等方向,培育了14个揭榜项目,打造了一批全国性的新技术融合应用“灯塔”标杆。

  国科微智慧视觉处理芯片引入自研NPU,拥有更高效的计算性能和领先的图像质量,同时交付人脸检测、人脸识别、人形检测、违停检测等模型,加速客户快速商用,规模应用于公共治安、智慧交通、平安乡村、智慧家庭等场景。

  长城信息聚焦新一代数字技术在金融行业深度应用,推出了赋能银行数智化转型的最新解决方案——“友随”数智化渠道业务解决方案。该方案从底层架构、技术应用、使用场景等层面,详细介绍了基于大数据、AI、云计算等新技术打造的网点“线上+远程+线下”多维度业务模式,通过优化客户服务场景流程、强化线上线下服务协同性,提供银行网点线上线下多渠道统一的业务办理和对客服务,实现网点由重到轻、服务由轻到重的战略转型。

  人工智能驱动的数字化转型不仅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同时也是企业做优增量的有力支撑。目前,长沙县、长沙经开区已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国家级试点示范47个,其中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家,占全省30%,三一18号工厂、博世汽车长沙工厂入选全球“灯塔工厂”。长沙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占比达65%,产值贡献占比近85%,整个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长沙经开区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应用,创造了‘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无人区等系列新词新语,打造了铁建重工、三一集团、博世长沙、山河智能、延峰汽车和湘江电缆等6家标杆应用场景,一大批企业开始在‘5G+工业互联网’领域深耕。”长沙经开区一位负责人说,系列创新机制的应用,解决了园区企业不敢转、不会转、资源少和管理难四大难题的基础上,更激发了园区企业对5G、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探索和突破,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生物技术及生命健康更是跻身长沙经开区五大产业。(完)

  与此同时,韩东表示,疫情期间,香港、澳门都有类似做法,可以研究借鉴。不建议划分收入阶层,原因是很难划分,但可以在全国划分区域,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本地区的落地实施方案,普惠于民。

  面对人才房的“遇冷”,深圳为了增加符合条件的购房者,甚至修改了准入门槛:深圳人才房的单身购买的年龄限制从35周岁下调至30周岁。此外,申请人的配偶、未成年子女,不再受深圳市户籍限制。

  上述文件提到,深圳住房建设局正在牵头制定保障性住房相关政策,取消了原来的安居型商品房、人才住房等住房类型,新增了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等住房类型。

  从自然增长率指标看,人口自然增长为正的省份多数分布在更重视传统生育文化的南方和西部省份,显示经济水平并非生育意愿的决定性因素。人口专家指出,这对“越发达,越少生”的观点提出了挑战,也提醒决策者在制定支持生育政策时,除了考虑生养子女的经济负担,也不能忽视生育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根据2022年手机信令大数据情况,广东手机信号流出量大于流入量。广州自2022年10月以来,不同区域相继有疫情发生,后期疫情波及全省大部分地区,且临近年底,部分省外流动人口选择了暂时返乡。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2023年,随着宏观经济恢复和有效融资需求回升,银行体系对资金需求量将有所增加,存款利率有望保持基本稳定。但从长期看,市场无风险利率下降是大势所趋。

吴明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