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十三陵计划2030年前实现陵寝全面开放

来源: 重庆华龙网
2024-06-14 06:09:12

  昌平区是北京“三条文化带”汇聚区,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近年来,该区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发挥资源禀赋优势,连续两年举办的明文化论坛,已成为北京重要文化品牌。

  2024明文化论坛将于7月13日开幕。冯志明表示,该区将以2024明文化论坛为抓手,将十三陵地区乃至整个昌平区打造为全球明文化研究交流体验中心,推动明文化活态传承,发挥明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增加城市活力,拉动文旅消费,提升城市美誉度。

  在逐步扩大文化遗产开放范围方面,今年初,昌平区开通了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首条空中游览航线,解锁了市民打卡明文化遗产的新视角。接下来,将贯通明十三陵主神道,开放石牌坊公园、新行宫遗址公园,依托兆域边墙,建设主题游径及观景打卡点,复原沉浸式文物虚拟场景,更好呈现昌平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古建之美、明文化之美。当前尚未对外开放的明十三陵陵寝,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陵寝全面开放。

  在着力提升文物展示展览水平方面,昌平区将加快数字化和智慧景区建设,提升定陵博物馆、居庸关长城博物馆等展陈水平,建设万娘坟石刻博物馆,加强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展示;发挥明十三陵博物馆文物数量多、种类全、价值高的优势,在全国各地举办多场明朝文物专题展。

  该区将联合首都博物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等10余家文博机构,共同举办“明韵风华 国之重宝——明代文物珍品展”等大型展览,打造集遗产保护、文物展览、文化研究、学术交流、文化体验、文创研发为一体的明文化研究、交流和体验核心区,充分展现明文化独特魅力。

  在持续加强明文化保护活化利用方面,当前,昌平区正在实施政 府街城市更新项目,通过城市更新方式留存永安古城记忆,焕发明文化时代风采;办好居庸山月中秋诗歌晚会、明文化节、长城夜游、服饰展演等“明文化+”系列活动,让市民沉浸式体验明文化。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2日电 据国铁集团消息,1月1日,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474.5万人次,开行旅客列车6456列。1月2日,预计发送旅客565万人次。(中新财经)

  制作:王 博

  来自云南临沧的杨璐是2022年中国美人鱼公开赛三亚站比赛的“黑马”。首次参赛的她把美人鱼的动作编排进了佤族传统歌舞《加林赛》里,过硬的基本功外加颇具民族特色的表演,使她获得女子单人第三名。“‘加林赛’有邀请大家一起欢歌的意思,我希望更多人加入美人鱼的行列,我也正在把这项运动带去临沧这个边境城市。”杨璐说,她今年在临沧开设了美人鱼潜水俱乐部,半年来在泳池里已经教出六十余位学员。

  <strong>(受权发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亚美尼亚共和国引渡条约》的决定</strong>

<a href="//www.chinanews.com/gn/shipin/2018/12-31/news797946.shtml" target="_blank">视频: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a><em class="right">来源:央视网</em>

  王韦称,疫情暴发以来旅游生态链出现了部分断裂,这对承接即将到来的旅游爆发机会带来挑战。发挥平台价值,助力全国旅游行业振兴,其特别推出相关的旅游振兴计划。

高大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