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终结”艾滋病还有多远?

来源: 天眼新闻
2024-06-03 05:41:03

  又一名艾滋病患者被治愈了,这吸引了全球目光。

  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月15日报道,68岁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男子保罗·埃德蒙,在骨髓移植5年后宣布,他的急性髓性白血病已基本治愈,由此,他成为全球第5个艾滋病被“治愈”的人。

  自1981年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艾滋病人,40多年来,征服艾滋病一直是人类的共同理想。

  2020年,治疗后4年,“伦敦病人”被宣布为第二例“治愈”的艾滋病患者。2019年,一名德国男子也通过干细胞移植治疗艾滋病,但直到2023年,临床医生才确认他“被治愈”。一名纽 约女性也在2022年从艾滋病和白血病中得到缓解,成为第一个成功接受治疗的女性。保罗·埃德蒙是第五名“希望之城病人”,也是5人当中携带艾滋病病毒时间最长的

  可以看出,上述5例被“治愈”的艾滋病人有个共同点:他们都是艾滋病+白血病的双重患者。他们所接受的治疗方式都是骨髓干细胞移植(其中“纽约病人”接受的是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并且干细胞均来自CCR5基因突变供者。所以,目前对于“治愈”艾滋病的机制猜测是,在治疗白血病的同时,由于更换了人体的造血干细胞,相当于过去被感染的免疫细胞也被更新了,而新的免疫细胞中含有CCR5Δ32变异,可以免于HIV病毒的攻击感染。

  五例幸运的“治愈者”犹如一束光,为人类攻克HIV带来了希望和温暖。那么,可以说治愈艾滋病的时机到了吗?

  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胡志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极个别艾滋病案例通过移植CCR5Δ32缺失突变的骨髓干细胞移植治愈,艾滋病目前仍被视为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首先具有这种抵御HIV病毒突变基因的供体就是罕见群体。其次,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本身是一种高风险疗法,仅适用于患有其他疾病需要接受骨髓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并不能大规模地推广使用。

  需要强调的是,所谓的“治愈”还得打上引号。这5名艾滋病“治愈”患者,要证明他们体内的艾滋病毒彻底消失,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

  最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数据显示,全球累计约有8560万人感染了HIV病毒,约4040万人因此死亡。为何艾滋病如此难攻克?很大的原因在于艾滋病毒具有极强的“隐身”能力。当艾滋病毒进入人体后,它会将自己整合到几种细胞类型的宿主基因组中。在那里,它们可以不断复制,制造更多的“分身”,持续攻击更多的细胞。虽然,使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可以阻断这一过程,但“狡猾”的病毒会“潜伏”起来,进入休眠状态,从而可以躲过人体免疫系统和药物。一旦停止治疗,病毒又会卷土重来——艾滋病毒具有很强的突变能力,每一种突变都会让免疫系统更难以识别,让治疗药物一筹莫展。

  但无论如何,上述被宣布“治愈”的艾滋病人,还是对于为未来利用基因编辑治疗艾滋病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启示。

  我国自1985年报告第一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防控政策日益完善,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艾滋病已成为可防、可控、可管理慢性疾病。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说,我国艾滋病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基本阻断,母婴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成功率达到95%以上。

  这意味着,虽然艾滋病目前尚无法治愈,但感染者通过积极治疗、规范用药,已经可与病毒“和平相处”、拥有正常生活。在有效遏制艾滋病毒传播的同时,继续逐一攻克治疗难点,我们有理由相信,消灭艾滋的愿景,将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逐步成为现实。

  她还表示,2022年,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法治公安建设。持续深入推进法治公安建设,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稳步提升。积极推动和参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法律法规,围绕打击突出违法犯罪,研究出台相关法律适用指导意见,为公安机关执法办案提供了有力法律保障。累计建成市、县两级公安机关集执法办案、监督管理、服务保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3049个,完成率达99.3%。加强执法源头、执法过程和执法质量管控,深化落实法制员制度,全国已配备专职法制员1.6万名、兼职法制员7.3万名。

  劲牌公司坚持“好而不同,追求极致”的产品理念,通过精益求精的产品品质为消费者创造健康生活。目前已在湖北黄石、四川宜宾、贵州茅台镇分别建设清、浓、酱三香原酒酿造基地,并拥有130多个中药材直供基地。2021年,劲牌公司获得第十九届全国质量奖组织奖,2022年又获得第二十届全国质量奖个人奖,连续两年获得全国质量奖最高奖项,在全国酒业中,劲牌成为唯一。

  103号元素由阿伯特·吉奥索等科研人员于1961年首次合成。为纪念著名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劳伦斯,103号元素被命名为铹。锕系元素是元素周期表ⅢB族中原子序数为89—103的15种化学元素的统称,其中,铹元素在锕系元素中排名最后。

  因此,“关注当下,好好生活”就十分重要了。汪娟娟建议大家要充分认识到,周围的很多事物都是会随时变化的。在不断面对新问题和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一定要充满信心,相信这样的特殊时期只是短暂的。

  为何线上教育的“磨合期”比想象中要长?中关村学院学术委员会原负责人吕文清认为,这是由于老师和家长关注的评价体系不同。

  不必刻意挑选某种感冒药,不主张中西药同时服用,减少对肝肾的负担和对胃的刺激。

蔡定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