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呼吸道感染恢复期症状反复

来源: 人生五味
2024-06-20 18:10:22

  当心呼吸道感染恢复期症状反复

  ——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热点问题解读之三

  ◎本报记者 代小佩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为何在恢复期会出现二次感染?恢复期有哪些饮食注意事项?多久之后可以再次接种疫苗?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防止二次感染,恢复期很关键

  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薛新颖表示:“最近支原体肺炎二次感染的病例还挺多,尤其是小学生、初中生。大多数二次感染距离第一次感染不到一周左右。所以,即使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失,也要警惕二次感染的情况,防止症状复发。”

  为什么这个阶段容易出现二次感染呢?

  一是恢复期阶段抗体一般还未产生。“呼吸道疾病感染患者,一般是在感染1—2周后产生抗体。如果这个阶段不注意防护,接触病原体还是会再次感染。”薛新颖称。

  二是恢复阶段的免疫力还较低。薛新颖表示:“症状逐渐变轻或消失,意味着免疫力在和病毒的斗争中胜出。但也不能大意,因为免疫力在这场战役中有损伤。尤其是婴幼儿、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等,他们的免疫力相对较低,恢复期更要留心。”

  航空总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王芳从中医角度解释道:“生病就是正气和邪气打仗。症状减轻或消失,意味着正气的胜利。虽然正气获胜,但同时也受损,需要1—2周慢慢恢复,所以恢复期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要注意的是,近期除了肺炎支原体感染,还有甲流、乙流、新冠病毒感染等多种呼吸道疾病高发。在多种病原体交织叠加的情况之下,恢复期更要做好防护,防止出现混合感染。”薛新颖表示。

  “所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症状减轻或消失后也不能掉以轻心。”王芳强调,恢复期一定要好好“养一养”。

  多吃“补肺”食物,避免大鱼大肉

  那么,恢复期怎么养呢?“百病皆由脾胃生。恢复期是调理脾胃的关键时期。”王芳表示。

  为此,恢复期一定要清淡饮食,做到少油少盐少糖。“推荐粥类、素汤面、白面馒头等易消化的食物。吃青菜尽量蒸煮或清炖。”王芳说。

  王芳提醒道,恢复期饮食要避免“肥甘厚味”,也就 是高热量、高糖、高油、高盐类的食物,比如红烧排骨、红烧肉。肥甘厚味易生热,增加脾胃负担。另外,也要避免寒凉食物,比如酸奶、水果等。

  此外,恢复期的肺脏还比较虚弱,要多吃一些“补肺”食物。王芳解释道,中医讲“五脏对应五色”,白色食物正好对应肺脏。建议恢复期多吃清肺补肺的白色食物,如百合、藕、白萝卜、梨、马蹄、甘蔗等。要注意的是,鸡肉、鱼肉、牛奶也是白色,但属于中医上的“肥甘厚味”,恢复期要避免吃。

  “过了恢复期之后可以正常饮食,但要循序渐进。”王芳表示,有些家长发现孩子不咳嗽不发烧了,马上给孩子吃大鱼大肉,甚至给甜食解馋,结果导致孩子咳嗽反复。这就是中医讲的“食复”现象——大病愈后,因饮食失节而致疾病复发。所以,恢复期一定要“管住嘴”。

  针对处于恢复期的人群,薛新颖建议: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要戴好口罩,尤其是婴幼儿、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多通风;要早睡早起,充分休息,清淡饮食,提升免疫力。

  由于寒假天气比较冷,学生可以视情况选择户外锻炼或者居家锻炼,不管哪种方式,都应该制订科学的锻炼计划。其中,应包括明确的锻炼目的、具体的练习内容、运动强度(量)、间歇时间、心率范围等。比如我们学校就要求学生在假期采用“间歇式”运动进行锻炼,包括原地高抬腿跑、收腹跳、波比跳、深蹲跳等一系列内容,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学生按照制订好的“组间歇”时间去完成锻炼内容,当心率恢复至120至140次/分时即开始下一组练习,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掌握制订锻炼计划的能力,根据不同的目标安排练习内容。

  <strong>喀什对锂电池企业的吸引力何在?</strong>

  当日,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行2022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

  检查完7#道岔,他们还要对3#道岔的结合部进行检查,这时作业人员只能半蹲或者半跪着进行检查,窝着身子对每块滑床板、顶铁进行检测。或用肉眼观察、或用检查塞尺检查,他们全然不顾膝盖处传来的凉意,持续着这种姿势直到细致认真检查完毕,这才伸一伸早已麻木的腰和腿。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级大力推进边海防建设。如今,路、氧、暖、网、房都越来越好了!”谈及边关旧貌换新颜,已在高原一线坚守10年的二级上士扎西加参告诉记者。这些年,他亲眼见证巡逻走的砂石路变成柏油路、连队从土石房搬进阳光板房、营区从“信息孤岛”到用上无线网络……

陈添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