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最新研究称,一人工智能模型能翻译200种不同语言

来源: 好奇心日报
2024-06-09 00:42:05

  中新网北京6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一篇人工智能(AI)研究论文称,研究人员开发出一个Meta人工智能模型的底层技术,该模型能翻译200种不同语言,增加了能用机器翻译的语言数量。

  该论文介绍,神经机器翻译模型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翻译各种语言,这些模型通常需要大量可在线获取的数据加以训练,但并非所有语言数据都公开、低成本或是普遍可及,此类语言被称为“低资源语言”。而增加模型在翻译语言数量上的语言输出可能会影响模型的翻译质量。

  为此,本篇论文作者、“不落下任何语言”(No Language Left Behind,NLLB)团队开发出一种跨语言技术,能让神经机器翻译模型学习如何利用翻译高资源语言的预存能力来翻译低资源语言。作为成果,NLLB团队开发了一个在线多语言翻译工具,名为NLLB-200,该工具能容纳200种语言,其低资源语言数量是高资源语言的三倍,翻译表现比已有系统高了44%。

  《自然》同期发表同行专家“新闻与观点”文章指出,NLLB团队研发的这个工具,可以帮助很少被翻译的那些语言的使用者,让他们能使用互联网和其他 技术。

  而新时代的“电小二”也不用再像老电力人一样,带着望远镜、绑着安全带爬梯进行高空作业。“现在,无人机高空巡视,航拍图片、视频资料都能帮助我们精准分析设备安全隐患和故障点。”

  阻燃测试用来检测数据线的防火性能。试验结果显示,46款数据线中有24款通过了阻燃测试,其余22款被判定为阻燃失效,涉及安克、品胜、欧莱森、小米、倍思等品牌。其中,有8款样品带有编织线外皮,不利于阻燃,减弱了产品的阻燃性能。不具备阻燃性能的数据线遇火后,会迅速燃烧至可燃物碳化、脱落,容易引发火灾险情。

  “虎可搏,河难凭”,文辞之变的背后,是黄河带给人们的深深恐惧。因气候变迁、人类活动影响、流经黄土高原,让这条浩荡大河的泥沙含量居世界河流之冠。“黄河斗水,泥居其七。”千百年来泥沙淤积不断抬高下游河床,而两岸堤防也只能随之加高,黄河成为“地上悬河”。

  绵延千里的祁连山,既是高山水塔,也是沙漠屏障。过去五年,甘肃扛牢祁连山生态保护重大政治责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整治修复境内生态,一度匿迹的雪豹等珍稀动物再次频现。祁连山恢复了昔日的美丽,也成为野生动植物“新家园”。

  其实,平时积累一些就业常识,可以有效地助力识破这类新骗局。譬如,“证书为王”不足为信,以考证为导向来获取知识与能力并不足取。如果本末倒置地盲目考证,难免增加掉入考证骗局的机率。又如,面对就业形势的变化,提早作出职业规划,并进行动态调整,更有助于个人职业发展。唯有如此,方能准确定位发展方向,在职业长跑中不断取得新进步。

  问:这批合规案例如何体现以个案合规推动行业合规,实现惩治与治理并重?

吕文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