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造谣7000条”,人工智能技术不能这么用

来源: 新华社
2024-06-20 12:48:43

  与以往靠自身发挥想象力杜撰“小作文”不同,如今利用AI造谣的门槛和成本更低。只需要输入关键词,AI软件就能自动在网络上抓取素材生成文本,再配上貌似和事件具有相关性的虚假图片,一条图文并茂、“有图有真相”的谣言就诞生了。

  可怕的是,这一过程基本不需要人的参与,就可实现谣言的 批量生产。比如,发布“西安爆炸”虚假新闻的账号所属机构,最高峰一天能生成4000至7000篇假新闻,每天收入在1万元以上,而公司实际控制人王某某经营着5家这样的机构,运营账号达842个,这一数字触目惊心,令人十分不安。

  造谣难度降低了,其产生的负面影响陡然增大。AI造谣能生成极为逼真的图片、音视频,这就颠覆了“有图有真相”的常规认知,蛊惑性极强。以新闻报道的口吻生成所谓的“突发新闻”,再配上耸人听闻的标题,短时间内就能快速传播,让不明真相的民众轻信,易引发社会恐慌,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对社会信息生态造成极大的破坏,而相关部门的查证、辟谣则要浪费大量的社会资源。

  造谣、发布、扩散,说到底,是有人看到这背后有利可图。在警方查获的数起造谣案件中,当事人将虚假消息发布在平台,平台会根据文章的点赞数和阅读量支付相应的报酬。在这一规则的刺激下,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加持”,追求谣言更逼真、内容更猎奇、传播更快更广,博取更多眼球,从而牟取流量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

  刺破不法流量经济的美梦,需要法律利刃出鞘。一些人奉行流量至上,心中既无法律观念,也无道德底线,甚至把冲撞法律红线的行为当成流量密码、炫耀资本。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在互联网造谣情节严重的,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这应该成为悬在每个网民头上的警钟。同时,惩处造谣的力度也要再有力一些,让造谣成本再大一些。

  谣言通过平台发布传播,平台理应负起主体责任。作为具有技术优势的一方,平台要在内容甄别、阻断谣言、防止扩散方面积极主动作为。现有的内容监管机制还有哪些漏洞、分成机制是否合理、处罚措施是否完善,这些都应该成为平台查漏补缺的重点。对于造谣者,该警示警示,该截流截流,该封号封号,让毒流量“利尽而断”。

  “以前淘汰奶牛是论斤卖,现在卖牛的多了,都是论个儿卖。”衡水牧场主蔡明的遭遇与陈波相似,“最多的时候有四五百头,现在没了,快赔完了。拆东墙补西墙,只能硬扛。”

   在今天下午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新冠病毒的病死率在2020年为2.33%,2021年为1.72%,2022年为0.28%。到2022年的12月份只有0.08%,“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新冠病毒变异的变化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威胁在减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

  #警方辟谣胡鑫宇为熊猫血#2月2日,胡鑫宇事件新闻发布会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召开。发布会上,江西省、市、县公安机关联合工作专班及市县相关部门,发布胡鑫宇事件最新调查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上,相关人员称胡鑫宇为o型血,并非网传熊猫血。目前,公安检查机关对于造谣人员已依法进行处罚或逮捕。

  路透社8日报道称,一位日本自民党议员表示,尽管日本与美国达成协议,同意限制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对华出口,但日本可能会选择采取比美国更温和的限制措施。

  1月31日晚,南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消息称,为支持首套住房购房需求,即日起,南宁市阶段性调整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后利率下限为LPR减60个基点。按照现行LPR,南宁市首套住房商贷利率下限将下调为3.7%。

  近日,关于“新冠病毒去哪儿了”的问题引起广泛讨论。多省市疾控中心发布提示,目前多地处于病例散发状态,尚未检测到新的变异株。与此同时,随着天气变暖,有网友发出疑问——新冠病毒还会有哪些变化?进入春夏季节后,新冠病毒会消失吗?

郭慧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