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号”绘制出国际首个太阳大气自转的三维图像

来源: 大众日报
2024-06-16 02:49:03

  “与以往人们对太阳自转的理解不同,太阳大气从内到外的自转速度越来越快。”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羲和号”卫星首席科学家、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丁明德告诉记者。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羲和号”科学与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南京大学教授李川介绍:“目前科学家们明确了有关太阳自转的两个重要规律:一是太阳从辐射区到对流区的过渡区域,自转速度存在明显变化;二是太阳的自转速度从赤道向两极区域逐渐递减。然而,对于太阳大气层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至今没有确切定论。”

  丁明德表示,“羲和号”对太阳Hα(氢阿尔法)谱线、Si I(中性硅原子)谱线和Fe I(中性铁原子)谱线的高精度观测,相当于为整个太阳大气做了一次全方位扫描,再通过谱线进行反演,由此得到了国际上首个太阳大气多层次多普勒速度图。

  “我们经过分析发现,太阳大气的自转速度随着太阳大气高度的升高,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也就是说,太阳色球层的自转转速比光球层快。”李川解释,此前人们曾猜测,太阳高层大气的转动是由低层大气的粘滞效应带动的,所以自转速度应该随高度而逐渐降低,但此次观测到的自转现象与之相反。研究人员发现,这是由无处不在的小尺度磁场结构及其与太阳大气的“磁冻结”效应造成的。

  “太阳高层大气温度比较高,等离子体完全电离为离子和电子,它们会冻结在太阳磁场上,跟着磁场一起转,所以磁场得以更高效地拖拽太阳大气,因而转速快;但太阳低层大气的温度相对较低,等离子体中的没有被电离的中性原子就不会跟着太阳磁场一起移动,所以转速慢一些。”丁明德 认为,此次的科学发现为研究太阳磁场的起源、太阳大气的加热提供了重要的观测证据。

  <strong>霍巍:</strong>在各民族考古工作者不断努力下,中国在西藏考古学上关于人类早期文明最主要的三大关键性问题,即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这些过去西方学者很少涉猎、且缺乏科学考古材料的领域不断取得突破。西藏考古的话语权逐渐转移到中国学者手中。

  中新经纬1月18日电 (宋亚芬)近61年来中国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珠海1月18日电 (邓媛雯 黎钊德)春节前夕,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迎来客车、货车出入境“双高峰”,出入境车流量连续创新高。据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统计,自今年春运开启以来,截至1月18日,该站共查验出入境车辆超6.8万辆次,同比增长45%,其中客车5.3万辆次,货车近1.6万辆次,同比分别增长60%、11%。

  据港珠澳大桥边检站分析,跨境客车量增长主要是因为内地与港澳通关措施优化调整,三地往来更为便捷,港澳居民通关意愿增加;同时,农历新年临近,返乡流、探亲流、旅游流多重叠加,推高了跨境车流峰值;此外,“澳车北上”政策实施后,更多澳门单牌车经行港珠澳大桥,进一步增加口岸跨境客车数量。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配套不足下,民进党离岸风机一支一支插,光电板一片一片种,不只破坏海岸、鱼塭,产生一大堆官商勾结的黑金利益,弄了半天,供电还不稳定。”有岛内资深媒体人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辛苦了一年,春节好不容易放个长假出远门,还得为家中电器提心吊胆。连供电都不稳定,怎么过好年?

汤念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