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 | 对话史录文:中国创新药如何提速与突破?

来源: 一点资讯
2024-07-10 00:21:43

  中新网北京3月15日电(韦香惠)生物医药产业关系国计民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首次将创新药纳入其中,并提到要开辟生命科学等新赛道。

  如何突破瓶颈,在生物医药领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近日,中新健康专访了北京大学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史录文,解读中国医药创新路径与未来。

  加速构建专业审评审批队伍

  “从目前国家批准生物医药创新药上市速度来看,我国生物医药创新已经进入到全球第二方阵的排头兵行列。”史录文接受采访时说。

  现在,我国与发达国家水平的主要差距体现在缺少针对全新靶标的原创发现和原创新药研发。

  审评审批“加速度”是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一环。史录文指出,构建专业的药物审评审批队伍,尤其是First-in-class药物审批体系将是下一步改革方向。

  根据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定义,授予First-in-class资格的药物是指一种使用全新的、独特的作用机制来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 这类药往往是针对重大疾病,具有较大商业潜力的药物。

  审评审批是激发创新药企业研发热情的动力引擎,为了让整个产业有序高效运转,还要进一步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规章制度完善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等。

  提高医院覆盖率

  医院覆盖率低被认为是创新药回报不足的原因之一。2021年,中国出台了“双通道”政策,即患者可以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两种途径买药。

  然而,有数据显示,国家医保局开展药品价格谈判以来,创新药物在医药市场的整体占比只有11%,国谈药品三级医院覆盖率仅为16.8%。

  史录文认为,解决创新药入院最后一公里,首先需要提升医疗服务诊疗能力。其次,医保能够报销,减轻患者的负担,患者能够买得起这个药。第三是让患者能买到相应药物基础上,能够合理用药。

  “我反倒更担心合理用药这一步。药品首先要在疾病诊断明确的基础上才能去更精准的使用,才能发挥这个药品的更好的效果。”

  史录文指出,目前专业药师团队没有全方位建立起来,药师法还没正式出台。在这种前提下,没有专业人员指导合理使用,能不能把这个药品用好,能不能真正发挥创新药作用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点。

  倡导多元支付模式

  除了政策方面给予支持以外,市场融资对创新药产业发展也是至关重要。但长期以来,创新药行业由于研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回报风险不确定等特点,并不受资本青睐。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创新药的平均研发成本约26亿美元,平均研发周期约为10.5年。

  史录文坦言,目前我国通过设立重大创新药专项,引领企业和科研研所合作,对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起到大力推动作用。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还需要引入市场资金“活水”,让国产创新药走上发展快车道。

  构建产业与政策良性循环,包括全民健康数据体系、医疗保障体系等建设,打通科研机构与药企、医院等多方合作,让患者看得上病,用得起药,才是创新药发展更深远的意义所在。

  据市场消息,深圳相关部门发通知要求中介严格按照指导价进行公示,否则将约谈或者暂停系统权限。4月20日夜间至4月21日上午,乐有家、中原找房等二手房交易平台曾短暂展示过业主真实报价。目前,这两个平台均已恢复展示参考价。中原找房某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当时应该收到过消息,但仅开放一段时间后就收到相关通知说需要关闭。

  至于美国为什么优先要安排先撤侨,因为它把美国侨民在台湾的安全视作高于台湾民众的档次,一旦有问题,它优先考虑的是把自己的侨民撤走。

  这位新加坡防长还表示,世界依赖中国的制造业,若没有中国的参与,任何全球挑战都无法解决。他说:“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我们承认并接受一些机构,特别是银行和金融系统‘大到不能倒’。这句话非常适用于中美关系,以及它们与东盟、其他亚洲国家和欧洲的关系。”    

  申军良觉得,家里变化最大的是晓莉。申聪刚回家时,她依然不爱说话,状态也不是很好,家人团聚之后重启生活,她慢慢才变得开朗。到现在,她已经能在直播里流畅地介绍产品了。

  应当说,克莱弗利所阐述的对华观点,根本算不上什么“对华友好”,充其量只能说是回归到了相对正常一点的外交轨道——在和平年代,与哪个国家发展关系不需要“建设性”呢?又有谁会喜欢充满戾气、动辄就要搞霸凌的交往方式呢?然而就是这样的正常逻辑,在英国要公开说出来都得小心翼翼、来回找补,还要承受来自议会反华议员的巨大压力,这也再次暴露出英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和混乱度,显然不利于中英关系往前发展。

  “大熊猫‘小丫’没了,真的假的?”近日,关于大熊猫小丫去世的话题引发网友讨论。网友在晒出“小丫”走红的丸子头网图时,也晒出了陕西省林业局关于“小丫”去世的回复。回复显示,“小丫”于2022年6月12日死于尿毒症。

唐承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