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召开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40周年座谈会

来源: 腾讯新闻
2024-06-23 11:09:56

  中新网合肥6月21日电 (储玮玮)6月20日,安徽省召开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40周年座谈会。

  黄埔军校同学会办公室主任贾超为表示,要深刻认识黄埔军校同学会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的价值和作用。以纪念黄埔建校百年为契机,大力弘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引导海内外黄埔组织、同学及其亲属发扬黄埔优良传统,坚定反“独”促统。

  会上,安徽的两位百岁黄埔同学王东垣、罗远耀通过视频发表了对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的感想,部分安徽黄埔亲属代表围绕“赓续黄埔精神,促进祖国统一”的主题展开交流。

  黄埔军校教育长张治中之女张素久说:“促进祖国完全统一大业的历史任务现在应该由我们这一代来承担,尤其是弘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这是作为黄埔子弟的责任。”

  黄埔军校三期戴安澜之子戴澄东回忆道,父亲戴安澜任200师师长时根据实战经验编写了军事教材,并在序言中写道:“长城抗战,迄今四年,而印象新鲜,犹如昨日,此盖因死难袍泽,惨烈情形,感人至深,动人之切,每一回忆,痛苦万分,故此书定名为《痛苦的回忆》以示永久不忘之意耳。”戴澄东说,一定要继承发扬黄埔精神,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为祖国的完全统一贡献力量。

  黄埔军校洛阳分校军官训练班二期邵春起之子邵国培说,邵春起曾多次通过对台广播等途径给台湾老友写信,接待回乡探亲的黄埔同学及港台亲友2000多人次,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出力。他说:“父亲教育我献身国防教育科研事业,教育我永远谦虚谨慎、清正廉洁。我们要不忘先辈遗志,勇担时代重任。”

  黄埔军校十六期齐启新外孙女杨锦说,黄埔精神虽然产生于民族危亡的年代,但它今天仍不失其现实意义,仍需发扬光大。她认为,要以黄埔情缘为纽带,凝聚团结包括广大黄埔同学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同时积极推动两岸青年加强交流,共同传承弘扬中华文化,让两岸同胞在交流交往交融中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他们为国家民族献身精神的崇高品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在和平年代成长的我,也时时谨记着‘祖国尚未统一,同学仍须努力’。”黄埔军校二十一期吴志平之孙吴翼飞说,自己将努力扩大联络交往面,把握两岸交流、交往活动机会,讲好黄埔故事,凝聚中华情缘。

  安徽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西明表示,要积极运用安徽省黄埔资源,讲好安徽黄埔故事,以同学情、袍泽情、亲友情为纽带,以青年交流为重点,打造安徽特色交流品牌,持续深化皖台各领域融合发展,促进两岸同胞文化认同、心灵契合,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会后,与会人员参观了纪念黄埔 军校建校100周年书画作品展。

  另据报道,今年1月13日,2023年海关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召开,会上面向全国海关系统播放了《国门卫士岂容违纪破法之三》警示教育片。会议召开当天,海关总署口岸监管司副司长窦树龙被工作人员带走。随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了窦树龙与黄埔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胡文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的消息。

  实践中,这一政策也面临一定困难。胡琳琳指出,“主要在于医生不是普通的社会人或者自由职业者,还是处于公立医院的体制内。有些国家的医生是自主开业,跟医院保持合作关系,这样多点执业就会比较灵活。我国医生‘单位人’的身份可能会导致兼职的空间有限,很难让兼职成为很普遍的现象。”

  绵竹市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巩固拓展作风纪律建设成效,不断夯实“清廉绵竹”社会根基,以监督护航全市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近年来,科学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得到重视。2017年9月起,全国范围内科学课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并将其作为基础性课程,纳入必修。在周忠和看来,这已是国内科学教育一次很大的进步。在他看来,中学的科学教育本应承上启下,与小学做好衔接,在学生进入大学或者步入社会前,锻炼思维方式,但“目前明显是脱节的,科学教育还不够完整”。

  杭州市此次拟放宽技能人才落户条件显然也有背后考量。在技能人才需求方面,《共同富裕实施方案》提出具体要求,即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例大幅提高到35%。而截至2022年6月,浙江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为28.5%,尚与方案目标差距较大。

  “全市交通系统要结合韩某某案例认真查找问题,有违纪违法行为并主动说清问题的,纪检监察机关将依纪依法从宽处理。对拒不交代问题,对组织不忠诚不老实的,一经查实将从严处理。如有相关问题的人员请在本周五中午前到市纪委监委主动投案和说明问题,希望相关人员把握住机会……”在韩某某被带走后,绵竹市纪委监委向市交通系统发出主动说清问题“敦促令”。

夏勋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