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电信巨头,逆市走强!

来源: 安徽网
2024-06-27 19:27:29

  来源:中国基金报

  中国基金报记者 郭玟君

  6月27日,港股三大指数全天单边下跌。恒生指数收跌2.06%,报17716.47点。恒生科技指数跌2.73%,报3588.86点。恒生国企指数跌2.37%,报6324.05点。大市成交1042.25亿港元,南向资金净买入36.59亿港元。

  农夫山泉跌7.37%,小米集团跌7.18%,康师傅控股跌6.47%,领跌蓝筹。

  从行业表现看,恒生行业指数日内多数下跌,能源业指数跌4.07%,必需性消费指数跌3.53%,医疗保健业指数跌3.39%。涨幅方面,电讯业指数涨0.83%。    

  从盘面来看,Wind概念板块多数下跌,智能家居指数跌7.18%,武汉本地指数跌6.92%,家电指数跌5.57%。涨幅方面,反恐指数涨4.56%,LED照明指数涨4.25%,安防监控指数涨3.15%。    

  网约车平台扎堆上 市

  据传这次嘀嗒招股获超百倍认购,认购人数预计超过2万人。目前,券商平台已开始暗盘交易,此次嘀嗒出行招股价定价每股6港元,从超额认购倍数来看,嘀嗒出行收获市场高度关注,在近期新股孖展中表现火热。

  材料还显示,如祺出行于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公司的网约车服务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99.2%、91.0%及83.9%。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2023年的交易额计,如祺出行的出行服务在大湾区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5.6%。

  香港将推每周恒生科技指数期权产品

  6月27日,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公布,将于9月2日推出每周恒生科技指数期权,有关计划仍待监管机构批准。

  每周恒生科技指数期权是每周到期的期权合约,并将会提供两组周份合约,分别为现周及下周合约,让投资者因应短期风险和特定事件为其持仓进行风险管理。

  香港交易所将会为此产品提供50%的交易费折扣,直至另行通知为止。产品在推出后首六个月的证监会征费亦将获豁免。

  香港交易所于2019年推出每周恒生指数期权及每周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期权,其日均成交量由2020年的约6000张合约增加至现时逾1.9万张合约。是次推出每周恒生科技指数期权,及计划于今年稍后推出的每周股票期权将进一步丰富香港交易所的衍生产品组合,为市场提供更多短期期权选择。    

  香港交易所的恒生科技指数衍生产品组合自2020年推出期货合约后,便成为交投最活跃的产品类别之一,期货的日均成交量由2021年的约1.4万张合约增加至现时逾11.6万张合约;恒生科技指数期权于今年5月3日更创出单日31,577万张合约的成交纪录。

  香港交易所旗下衍生产品市场2023年的日均成交量为135万张合约,较前一年增加4%;踏入2024年升势持续,截至今年5月的日均成交量更逾156万张合约,较去年同期增加13%。

  编辑:小茉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责任编辑:杨红卜

  负一楼的“楚风汉味”美食街区人气尤其旺。从一些游客随身携带的鼓鼓囊囊的行李包乃至行李箱可看出,不少外地游客可能是直接下了火车、飞机就过来游玩了。

  这种“雇佣军模式”带来的直接副作用是:项目选择方向的失衡和错位。站在科研单位角度,其对主要领域的发展方向和路线选择缺乏决定权,自身也没有足够资源布局。“有时单位想上的项目没有被批准,不太想上的反而被批准了,感觉项目能否被批准有相当大的随机性,所以干脆就把所有想做的、不想做的,着急的、不着急的项目都一口气报上去,看哪个能中。这就是为什么基础研究多年来的经费使用效益低下,因为选题并不是最好的,只能出小成果,出不了真正有价值的成果。”前述基础研究所所长说。

  其次,她朴素温和,低调做人。她是李大钊次子李光华的女儿,曾任中共中央党校图书馆研究员。然而,账号的超百万粉丝中,知晓李虹真实身份的人寥寥可数。

  今年2月,常州市互联网信息中心“觅渡新语”撰文指出,GDP破万亿是城市能级提升的一大标志。城市能级越高,城市带给人的机会就会越多,发展空间就越大。“事实上,不论特定重大项目的审批,还是外来大项目的投资,城市能级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依据。”

  他说,从今年1月起,来店咨询购房的人数较前两年同期有所增加。往常到了3月下旬,楼市“小阳春”过去后,咨询量会有所下降,但今年因为淄博烧烤爆火,咨询的热度居高不下。他原以为楼市“小阳春”有望延长,但从目前门店销售来看,并没有明显增长,“多以观望为主,真正付出真金白银的购房者并不多”。

  作为支持基础研究最主要渠道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起开始设立“原创探索计划”项目,旨在资助“从0到1”的原创性研究工作。研究内容由申请人自行提出,不限领域或方向,只需要两名国内外有较高影响力的同行专家推荐即可,相关学部审查通过后,可获得1~3年的资助,每年资助强度不超过100万元。

蓝琬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