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智能温控超高功率消融导管:为房颤手术提供安全新方案

来源: 广西新闻网
2024-06-27 12:07:03

  中新网杭州6月26日电(张煜欢)房颤是现今发病率极高的心律失常疾病。目前房颤治疗已进入节律控制时代,窦性心律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导管消融则是重要的维持窦性心律治疗方法。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称浙大邵逸夫医院)成功完成全国首批使用智能温控超高功率消融导管的房颤射频消融手术一例。这例手术的成功完成,也为医院房颤疾病的高效、安全治疗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资料显示,每过25年,全球房颤患者的总数将翻一番,这不但给广大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也加剧了家庭和社会的护理和经济负担。由于具备可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症状,减少复发,改善患者预后等优点,导管消融术当前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作为一种治疗房颤的介入技术,确保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重中之重。

  接受本次手术的是一位75岁的患者,平日生活中受房颤困扰,频繁出现心慌、气短、头晕等不适。由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经过检查和评估,浙大邵逸夫医院心律失常诊疗团队的蒋晨阳教授决定采用业内最新的智能温控超高功率消融导管,为该患者实施房颤射频消融手术。

  这一款射频消融导管在压力监测的基础上,配置了6个温度感受器,可提升温度感知灵敏度,同时通过实时温度反馈智能自适应调节功率和盐水灌注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术者更安全地进行高效消融;并新增3个微电极,助力诊断复杂心律失常中的特殊电位。

  蒋晨阳在术后表示:“房颤手术中,我们最关注消融质量和手术安全性,新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单圈隔离率,同时提高效率,保障患者安全。”

  据了解,此前不少房颤患者不愿接受手术的另一大原因是害怕术前的一项检查——经食道心脏超声。这个检查的目的是排除左心房血栓,保障安全,但检查过程有些痛苦。现在,浙大邵逸夫医院还可实现心腔内超声手术全程实时监测,患者不再需要提前做经食道心脏超声,不仅减少了术前痛苦,在术中还多一分安全保障。

  上述流程的变化,也让患者能够当天入院、当天手术、次日出院,提升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完)

  “华侨华人的天然使命就是以侨为桥,我相信浙江的共同富裕必将为海外华侨提供更多机遇。”卓旭光还建议,既要让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也要防止出现平均主义的情况,促进全社会既共同富裕又共同进步,推动社会快速良性发展。

  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国疫情防控三年来一以贯之的理念。

  公开履历显示,蓝绍敏出生于1964年1月,广东大埔人,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

  其次,企业领导者能力建设和机遇上也有不足。18%的受调研的女性企业领导者认为缺乏相关能力是她们在开展相关业务中所面临的挑战;42%认为自己在可持续发展中最大的挑战是多重社会角色难以平衡,30%认为社会环境中女性权益政策不平等。由此可见女性在“可持续”领域中,仍面临性别偏见和学习机会不足的障碍。

  2023年1月8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印尼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10年11月,由中国福建师范大学和印尼阿拉扎大学共建,是印尼最早成立且唯一位于首都雅加达的孔子学院。(完)

刘立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