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环球网评:心怀“国之大者”,续写大运河文化时代篇章

来源: 半月谈
2024-06-27 02:03:42

  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之际,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的“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6月22日在江苏扬州启动。

  网络赋能,传承运河千年文脉。“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对千年运河的文明基因进行当代转化,开启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互联网新篇章。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大屏小屏共振,解读中华文明数千年延续不断的精神密码;把行进式探访和沉浸式体验相贯通,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应用,挖掘报道鲜活动人的故事;积极开展多语种、多渠道、跨平台、跨文化传播,续写中外文明美美与共的动人故事……“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以古今互联、促中外互鉴,为亿万网民砥砺奋进新征程提供文化滋养和精神力量,用全新互联网视角让世界了解当代中国发展中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资源。

  古韵新风,挖掘运河精神内核。在中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中,大运河不仅是一条地理上的水道,更是连接着华夏文明古今的文化纽带。当处身于大运河中,让人“醉”思忆的,不仅是两岸的山水,更是千年 传颂的诗篇,是弦歌不绝的文脉。近年来,为更好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各地积极开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学术研究,让大运河文化演变成普通人可知可感的运河故事。北京举办“河之端”系列文化活动,浙江推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宣传周,江苏举办中国大运河曲艺文化艺术节,以及大型交响组歌《大运河》、歌剧《运之河》、美术精品创作《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等等,一批批大运河主题的文艺作品、文艺活动不断涌现,挖掘和弘扬千年大运河的当代价值和时代特色,印证着“让大运河的故事在探索中传承、在交流中共鸣”的种种努力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记者 党田野 张一辰

  测手是一项细致活,需要用仪器测量飞机的距离,然后将信息上报传递给指挥员。“有一测、二测、三测,跟踪距离、跟踪水平,我跟踪高度,然后进行汇总上报。”几十年过去了,金长勇还是能够说出大量军事专业技术名词,足见这段经历早已铭刻在他的骨子里。

  截至25日,已有不少民众刮出百万元(新台币,下同)奖金。据报道,因“兔”与英文的数字2谐音,2号成为今年热门号码。除夕当天,便有一名新北男子买下尾数2号的刮刮乐,幸运刮中百万元奖金。意外中奖也让年节喜上加喜,24日基隆市一对情侣,逛完夜市后用剩余的2000元买下彩券,没想到幸运刮中100万元,两人开心表示“结婚基金”有了着落。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25/1438080427.png" alt="" />

  呼天卫是这一项目的现场施工负责人。对当时的建设场景,他记忆犹新:设计采用20余项国际领先的安全评价技术;使用多专业协同设计平台,全数字化设计,实现安装零碰撞;技术工程师参与监造,确保设备材料质量……借助多种技术与管理创新,项目克服安保形势严峻、原油物性差、清关政策多变等各种困难,提前70天完成建设,工程质量优良。

  2012年3月17日15时30分,汉口新华路体育场,2012年中甲联赛首场较量举行,武汉卓尔队第一次走上中国职业足球联赛赛场。

刘雅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