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退市!梦碎0.99元

来源: 秀目传媒
2024-06-18 23:31:26

经过一番挣扎,*ST巴安以0.68元/股,结束了其在A股市场近13年的上市之旅。

6月18日晚,*ST巴安公告称,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连续二十个交易日出现股票收盘价低于1元,已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中的面值退市情形。公司最新收盘价为0.68元,总市值为4.55亿元,公司股票将自6月19日开市起停牌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就在上个月,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23年年报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因此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更名为*ST巴安。同时,*ST巴安因年报被“非标”收到深交所年报问询函,深交所追问*ST巴安主营业务的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末日保壳”失利 *ST巴安面值退市

对连续19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的*ST巴安而言,6月18日是决定公司在A股市场去留的 关键一日。而公司股价走势也在18日这天上演了“末日保壳”的惊险一幕。

6月18日早盘,*ST巴安股价持续震荡,多方资金持续博弈,一度拉升至0.99元/股,但一直未能突破1元“生死线”。

午后,*ST巴安股价仍在1元线下徘徊。临近收盘前半小时,大量资金或因“保壳”无望,纷纷出逃,公司股价跳水至跌停,封至0.68元/股。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

由此,*ST巴安因连续二十个交易日出现股票收盘价低于1元,触及面值退市。至此,在A股上市近13年后,*ST巴安被市场化之手清出资本市场。

年报被“非标” 董事会公开反对并质疑

*ST巴安的问题或不至于股价跌跌不休,其背后更是投资者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担忧。

5月9日,因2023年度财务报告被年审会计师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ST巴安收到深交所年报问询函。“现有可支配的货币资金能否满足日常经营需要”“主营业务的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是投资者最担忧的问题,也是深交所问询的焦点。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ST巴安年报显示,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形成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基础主要有:与持续经营能力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诉讼及预计负债的影响;资产减值准备的充分性、准确性;递延所得税资产可转回性;对境外子公司未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戏剧性的是,此后,*ST巴安董事会对年审机构“无法表示意见”公开反对并质疑。

郭晨凯 制图

公司在公告中直接提出,“年审会计师在相关事项上的判断存在显著不足”“我们对会计师就这些事项所出具的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表示质疑,认为其缺乏充分的事实依据”“管理层对亚太会计师事务所提出的‘无法表示意见’表示反对”。

与此同时,*ST巴安透露出强烈的“保壳”意向。5月17日,公司发布《告全体巴安股民书》,称2023年公司经营、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2024年,公司的管理、销售、研发团队均积极地投身工作中。

此前,面对二级市场的股价下跌以及投资者的质疑,*ST巴安董事长张华根宣布拟增持500万元至1000万元。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但耐人寻味的是,5月31日,*ST巴安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责编:蒋烨欢 校对:孙洁华图编:周 洋

  家住浙江的李蕾对此更是深有同感,“年前刚花5000元左右买了电视,先花了1000块左右装宽带、装有线电视,结果想要看电影,得充腾讯的VIP,想看综艺,得充爱奇艺的VIP,家里的小孩想看动画片,还要充值动漫VIP,整个操作就很恶心。”

  作为电视行业龙头之一,海信视像2022年前上半年智慧显示终端业务营收为158.4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70.02亿元有所下降。而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统计,2022年下半年,电视机整体出货量为1.09亿台,同比下降2.7%,2022全年出货量为2.02亿台,同比下降3.9%,创近十年出货量新低。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全国政协设立环境资源界,表现出国家层面对环境资源的高度重视,“这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很大的关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注重规模数量型的经济增长,后来要实现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环境资源保护就变得极为重要。”汪玉凯认为,改革开放走到今天,环境资源受到高度重视是必然的趋势。

  此次双方在联合声明中也表示,“加强海关检验检疫合作,积极推动柬优质农产品输华准入,持续推进‘单一窗口’互联互通,促进双边贸易发展。”目前,柬埔寨的椰子、榴莲、菠萝蜜和菠萝等农产品正在输华谈判的过程中。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全国政协设立环境资源界,表现出国家层面对环境资源的高度重视,“这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很大的关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注重规模数量型的经济增长,后来要实现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环境资源保护就变得极为重要。”汪玉凯认为,改革开放走到今天,环境资源受到高度重视是必然的趋势。

  数位受访专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环境资源界别的设立,不仅顺应了我国对环境资源的新认知,也是实现双碳目标、保障耕地及能源安全的必然举措。

林镇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