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圈粉”Z世代,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来源: 齐鲁晚报网
2024-06-13 13:37:11

  【地评线】徽评:非遗“圈粉”Z世代,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今天,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已不只是非遗传承人坚守的一门传统手艺,而是飞入寻常百姓家、广受年轻一代追捧的时尚元素。这 些天,人们借助端午假日,在沐浴传承千年的端午文化、感受来自历史长河的自然文化遗产中沁润心智、增强文

  一个现象,清晰可见。在数字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目光,成为他们追逐的“国潮”新风尚。前日,有平台发布了《2024非遗数据报告》,报告显示,越来越多人传承和传播非遗,95后、00后成为生力军;最爱看国家级非遗相关内容的则是00后和60后。“年轻面孔”走进非遗,青睐传统文化,他们以崭新的视角和热情,为来自老祖宗的文化遗产和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西安00后皮影传承人借短视频,用皮影演绎迈克尔·杰克逊、擎天柱,让古老技艺频频打破次元壁;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95后郎佳子彧用面塑还原宫崎骏动画、冰墩墩,让年轻人感受非遗的潮酷;95后遂溪醒狮和狮头彩扎传承人记录舞狮日常,分享狮头彩扎制作,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传得更广……非遗视频和直播带动用户种草、打卡及消费,而Z世代作为这一风潮的引领者,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将非遗文化推向新的高度,使其成为新时代的“社交符号”。

  文脉千年,物载华章。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重若千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历史文化古迹、自然遗产地调研,强调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如潺潺流水,绵延不绝,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与灵魂。无论是京剧的唱腔、昆曲的婉约,还是剪纸的细腻、刺绣的精美,都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智慧和审美追求。然而,这些传统技艺和文化形式曾一度面临失传和遗忘的危机。如今,“国潮风”兴起,随着Z世代逐渐成为传承和传播非遗的生力军,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便得到了进一步释放,有助于推动非遗传承和创新 “回归千家万户,回馈百业千行”,从心底里增强国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然而,随着楼市持续遇冷,大部分城市开始陆续暂停或放松参考价机制。深圳、上海作为目前少数仍继续执行参考价相关机制的城市,成为全国市场关注的焦点。

  报告声称,中国正在进行自二战结束以来的最大军事集结,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意图缺乏透明度,中国在南海的主权主张“威胁到印太地区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秩序”,对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带来负面影响。

  4月26日,孙卓被拐案的代理律师孙文学对外宣称,“‘梅姨’抓到了,半个月内公开详细情况,一个个被拐儿童的噩梦开始的地方”。

  特约评论员 管姚:你的观察很敏锐。我留意到一个细节,甚至今天还有自媒体做起了翻译版本评点,对比诸如“隔岸观火”、“拱火浇油”及“趁机牟利”的金句提法,哪种翻译更贴切,更精准。博主的结论是,对照英国BBC同题报道,今天《华盛顿邮报》的转译版本完胜:China would neither watch the fire from afar,nor add fuel to the flames,let alone exploit the situation for profit。在我看来,美西方媒体的这种关注报道热度,正是大国分量大国影响力的具体折射。 

  五一前夕,我走访武汉高校、景区和购物中心等场所发现,这座城市对外地游客颇为热情,也许人们仍然感念疫情期间各地的驰援。五一来临,大批游客即将到来,如何为海量游客提供愉悦的体验,也是武汉面临的考验。

  但很快,增城警方辟谣了关于“梅姨”在柳州被抓的消息,并称正在核实其他线索。一名警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截至目前,关于“梅姨”的证据仅为口供,并没有其他直接的实质性证据,与此同时,警方从未放弃对“梅姨”的追踪调查。

郭子扬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