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已制定发布省级生态环境地方标准39项

来源: 广西新闻网
2024-06-13 11:49:24

  中新网杭州11月30日电(钱晨菲)11月30日,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在杭州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2023年10月底,浙江累计制定发布省级生态环境地方标准39项,现行有效的标准31项,其中包括多项“全国首个”。

  据悉,生态环境标准是指(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要求,是配合法律法规实施,细化落实各类政策的重要工具,也是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重要基础。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王以淼介绍,浙江生态环境标准工作于2000年起步,以2000年12月15日浙江省政府批准该省第一项生态环境地方标准——《浙江省造纸工业(废纸类)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为标志,至今已走过23年的发展历程。截至2023年10月底,累计制定发布省级生态环境地方标准39项,现行有效的标准31项;此外市、县级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共发布30项。上述标准基本涵盖水、气、土、固废、辐射等环境要素,其中纺织染整、化学纤维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等管理技术规范均为全国首个。

  利用生态环境标准,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在浙江不少地方已有实践,竹林碳汇经营试点就是其中之一。国家林草局竹林碳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施拥军说,竹林作为一种优质资源,在浙江分布极其广泛,却一直面临着退化和经济效益无法提高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浙江明确了行业标准,带动更多林农参与经营。

  “目前我们在临安、安吉、龙游等地已经开发了20多万亩的竹林碳汇项目。执行行业标准后,可以为林农带来每年每亩20元至30元的增益,此举还提高了竹材和笋的产量,综合来看可以提高30%至40%的收益。”施拥军说。

  包括竹林碳汇经营试点在内,多年来,浙江已经积累了重规范、重规划、强创新、强支撑的工作经验。而当日发布的《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则是该省首个生态环境地方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文件。

  据悉,该指南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未来导向,系统构设浙江生态环境地方 标准体系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路径框架。其在中国现行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的框架下,以“减污、降碳、扩绿、增长”为核心,提出了第一批66项的生态环境地方标准制修订清单,形成覆盖碳达峰碳中和、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保护修复、生态风险防范、生态环境监管等子体系的标准框架。(完)

  据国家医保局介绍,国家医保谈判全力支持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连续第三年将新冠治疗用药作为医保目录准入条件,<strong>阿兹夫定片、清肺排毒颗粒等2个药品通过谈判降价将正式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strong>。第十版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涉及的25个已上市药品中,21个品种已被正式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四、浙江省温州市市场监管局纠正乐清市良兄食品有限公司未遵守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为

  2022年,中央企业累计发电5.1万亿千瓦时,占全国比重的63.1%,高于央企装机规模8.4个百分点,同比提高了5.9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中央企业发电企业以54.7%的机组容量保障了全国63.1%的电力供应。这其中,“负重前行”的煤电,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和能源安全供应的主力军和顶梁柱。

  另一方面,郭田勇建议,北交所可以在管理团队上提高独立性,尽量通过市场化招聘吸纳高水平专业人才,降低管理团队中由政府机构直接安排的人员占比,通过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等措施激发管理团队的独立性、创新性、服务性、能动性。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年级组长、生物教师 甄兆敏

  杨长军说,2022年青岛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3.2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5.5%,生产总值预计突破1.5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跨上9000亿元台阶、增长约7%。他欢迎旅外侨胞、留学生们能够回到家乡,在青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林冠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