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曲周发现“曲周侯印”封泥 揭秘两千年前保密技术

来源: 观察网
2024-06-14 07:28:46

  中新社邯郸1月26日电 (赵丹媚 王天译 刘昆) 曲周博物馆馆长、河北省收藏家协会理事李治山26日透露,该馆文物管理人员近日在搜集散落民间的文物时,发现一枚“曲周侯印”封泥。该封泥的发现,不仅揭秘两千年前文件保密技术,也为寻找曲周侯国的具体位置提供了线索。

  “封泥,又称泥封,是古代用印的遗迹,即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李治山说,新发现的这枚封泥保存较为完好,呈不规则圆形,最大直径42毫米,厚6.4毫米,重8.9克,材质为陶土,正面印有“曲周侯印”四个清晰汉字。

  李治山说,“曲周侯印”意思是曲周侯的印章。据史料记载,曲周侯是西汉开国功臣郦商的封号,他统治的区域称为曲周侯国,故地大概在今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东北部一带。曲周侯国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至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废止,后改为曲周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这枚封泥背面留有麻绳打结痕迹,这是封缄竹木简时留下的痕迹。”李治山说,从战国到秦汉时期,各种文书、信件多写在竹木简上。寄送时,古人用麻绳捆绑竹木简,然后于绳子打结处封上特质泥团,并加盖印章,以防止文书、信件或情报等在传递途中被人偷看。因此,封泥也是中国较早的保密技术手段,在秦汉时期最为流行。

  曲周县文化馆馆长霍增月说,这枚封泥是曲周县第一件标注有“曲周侯”字样的文物,为下一步寻找西汉所置曲周侯国的具体位置提供了线索。( 完)

  “那时大概是大年初五,本来是初七上班,后来复工时间推迟到了2月10日。和我们一样,客户也会遇到复工的问题,我们便想到,是不是可以做一个无人移动杀菌消毒的机器人,来保障最关键的复工安全。”从一个想法到产品诞生,张朝辉和他的团队仅用了14天。

每个村民都发自内心地想参与到比赛中

  在古代,农业耕作技术远不如今天先进,主要的农耕区也集中在中原地区,粮食作物基本上是四季一收,想要像今天一样一年几熟是不可能的。所以“年”,这四季一轮回的粮食收获周期,也就变成了一个时间度量单位,后又衍生出代表年纪、年龄、寿命的意思。

  “以前山区都没有畅通的公路,去镇上买点肥料,早上很早挑着担子出发,很晚才能到家。我盖房子的时候,背木头、背瓦片、背泥土,都背怕了。”叶志丰老人说,后来附近建设水电站,公路也通了,“真的做梦都没想到,还有路通到房子边上,我真的高兴极了。这条路是政府修起来的,离我住的地方还有一段距离。”

  据悉,海创中心项目被评为安徽自贸试验区第一批10项标志性建设成果之一。今年,海创中心将加强与沪苏浙欧美同学会沟通协调,加快推进海创中心在长三角地区的整体布局,加强上海分中心建设和运营管理;筹备建设江苏、浙江分中心等。(完)

  为什么企业在招聘时更青睐年轻劳动力?

夏宜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