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追加标普500指数年底目标价!最高看涨至6300点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4-06-18 02:57:54

来源:金十数据

高盛策略师第三次上调标普500指数(SPX)的年底目标价,与华尔街一些最乐观的分析师看齐。

由戴维·科斯汀(David Kostin)领导的高盛策略师团队在上周五晚些时候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表示,由于“低于平均水平的负面盈利修正和更高的公允价值市盈率”,该银行目前预计,在基准情境下,标普500指数2024年将涨至5600点,高于此前预计的5200点,再创历史新高。高盛已于今年2月和2023年12月上调了标普500指数的年底目标价。

美股今年延续了牛市,而大多数策略师原本预计股市在2023年录得强劲表现后,今年的回报率将低于平均水平。但年初至今,他们纷纷上调了对标普500指数2024年的预测。该指数上周四创下第29次纪录收盘新高。

目前,高盛的观点与BMO资本市场公司的Brian Belski的观点一致,Brian Belski在5月份将其对标普500指数的目标价上调至5600点,成为当时华尔街最乐观的多头。不过本周末,Evercore策略师的预期超越了高盛和BMO资本市场公司,将目标价定为6000点。

他们表示:“我们现在预计,截至年底,目前自下而上共识预期显示的2025年每股收益预期将为279美元,仅下调2%,为历史平均修正值的一半。”但他们仍将2024年和2025年的每股收益预期分别定为241美元(增长8%)和256美元(增长6%),因为他们认为对明年的普遍盈利的预测“过于乐观”。

他们的估值模型显示,标普500指数的市盈率到年底将达到20.4倍,比 目前的21.1倍低3%。

高盛还列出了标普500指数可能面临的其他情景,例如“追赶”情景(即其他股票跟上大型股的上涨步伐),那么该指数年底将收于5900点,届时标普500等权重指数的市盈率将扩大至18倍,达到疫情前的最高水平。

他们还指出一种“下跌”情景,即该指数年底将达到4700点。科斯汀及其团队表示:“当今市场领导者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当前分析师的估计被证明过于乐观”,而人工智能的乐观情绪会给上涨带来更高的门槛。

第三种情景是“大型股持续表现优异”,那么该指数收盘价将达到6300点。第四种情景是,如果投资者开始对经济持谨慎态度,并开始消化更高的经济衰退风险,那么该指数收盘价可能达到4800点。

科斯汀表示:“尽管我们的经济学家仍预测美国经济增长高于市场共识,但进一步疲软的增长数据可能会重新引发人们对经济放缓的担忧,并将标普500指数市盈率推低至18倍。”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能会“倾向于购买那些被认为安全的大型股,从而推高整体股指相对于等权重指数的溢价,并限制一些下跌空间。”

他们表示,这种下行风险也将受到美联储的限制,如果经济数据开始恶化,美联储将有更大的降息空间。

科斯汀和他的团队还补充道,美国大选仍然是股市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从历史上看,在大选年,该指数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之间下跌了4%,但大选结束后股市往往会反弹得更高。

责任编辑:郭明煜

  本轮疫情在春节前基本已实现“三个过峰”,即渡过了发热门诊高峰、急诊高峰和重症患者高峰。据疾控中心分析,本轮疫情在去年12月下旬达到高峰,其后不断下降,各省走势基本相近,城乡也基本同步。门(急)诊人数、在院重症人数、在院死亡人数均呈现下降趋势,至今年1月下旬全国整体疫情已降低至较低水平,医疗救治压力进一步放缓。

  其实,在中国生活的这些年,德西斯拉夫·迪米特罗夫·德斯波多夫也去过很多城市,在他看来,留住项目,优质服务只是一个方面,还需要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经济基础。

  岛内媒体普遍猜测,卸下台北市长身份、重返台大医学院任教又提前办理退休,柯文哲将全部投入到民众党主席的身份,备战2024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以及“立委”选举。前民进党“立委”沈富雄1月28日爆料,他曾在民众党组党前和柯文哲单独吃过饭,发现柯2024年非选不可,但可以理解柯为了民众党生存等因素,确实有必选压力。不过美丽岛电子报董事长吴子嘉认为,对于2024年选举,民进党不可能和柯文哲合作,柯文哲只能选择是否与在野联盟合作。

  针对相关问题,天振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告发出后,公司证券部通过公司内部群聊倡导了本事项,截至公司下午5点下班,证券部陆续收到公司员工的咨询。 

  据国资委网站消息,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总结电视电话会议1月31日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刘鹤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务委员、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勇主持会议。

  《流浪地球2》在中国和海外热映,证明中国科幻大片也能拍成国际一流。它的独特之处,是在想象力中融入中国情怀,而且有恢弘又细腻的视觉呈现,让中国观众眼前一亮。中国科幻电影崛起的基础,是中国科技和综合实力的跃升,让科幻电影没那么遥不可及,大部分中国观众有现场感、参与感、自豪感,才让“梦幻联动”有了共鸣。每个看过电影的科幻迷,都有一种感觉,这部科幻并不那么“幻”,因为“大国重器”踩在了中国观众熟悉的审美点,这也正是中国制造和中国科技发展的“人设”。

谢仕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