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经济随笔:超级工程将带来哪些超级效应?

来源: 香港文汇网
2024-07-01 00:01:58

  新华社深圳6月30日电 题:新华社经济随笔:超级工程将带来哪些超级效应?

  新华社记者叶昊鸣、田建川

  钢铁巨龙腾湾区,长虹卧波架通途。

  6月30日,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全长约24公里的超级工程,让深圳至中山的车程由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在环珠江口“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架起关键一“横”。

  “以前是中山人,现在是深圳人,即将是‘深圳+中山’人。”这是采访中不少工作在深圳的中山人对自己身份转换的介绍。半小时的通勤时间,让前往深圳这座未来之城的道路更加快捷,人们对“工作在深圳、居住在中山”的新生活更加期待,双城之间的往返也将更加频繁。

  为了将深中通道带来的“流量”变为“留量”,“消费万亿元城市俱乐部”的深圳正在加紧发力,不少商业核心区域积极开展促消费活动,为迎接深中通道开通后到来的消费潮做好准备;而在中山市,包括商用住宅、车间厂房在内的多个建筑项目已经封顶,等待更多人或者企业“拎包入住”,成为承接深圳等东岸城市产业外溢、进行招商引资的重要阵地。

  便捷交通,互通有无,深中“半小时生活圈”、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逐步从发展愿景成为生活现实,珠江口东西两岸人民的“同城感”更为强烈。

  交通运输,一头连着生活,一头连着生产。

  自古以来,交通区位就是影响产业格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珠江口,作为一道天然屏障,深刻影响着东西两岸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路径——

  以深圳、东莞、惠州为代表的东岸城市群拥有先进制造业和强大的科创能力,但空间、土地使用成本较高;以珠海、中山、江门为代表的西岸城市群则刚好相反。两岸产业发展具有互补性,却苦于没有一条能够跨越珠江口的“天路”。

  如今,深中通道正式通车。通道上提速的不仅是交通,还有 两岸之间企业的发展;流动的不仅是车流,更有两个城市群之间的科技、金融等各类要素。

  靠着交通区位因素获得发展的城市和省份不在少数——

  九省通衢的武汉,靠的不光是长江、汉江交汇的水运条件,更在于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搭建起的水运系统和铁路运输系统,让这里烟火不断;

  杭州机场三期和杭州西站枢纽同步启用,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八堡船闸和下沙港启用,“水陆空”三栖发展带给杭州更多活力;

  全国唯一没有平原地形支撑的贵州,在高山深涧中开凿出一条条隧道、铺建了一条条高速,万桥飞架、大道纵横,推动贵州迈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构建交通便利条件,助力经济发展,中国的经验和能力还惠及了更多国家。

  科伦坡港口城,是斯里兰卡第一个进行总体规划的海滨新城,在中国建设者的建设下,已经成为中斯两国互利共赢的典范;

  匈塞高铁,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进一步改善了沿线居民出行条件,加强了匈塞两国互联互通,深化中欧互利合作;

  铁布高速公路,是科特迪瓦国家高速公路干线的一部分,建成通车后让科特迪瓦多个重要城市感受到了中国科技带来的“中国速度”……

  “要想富,先修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深中通道为代表的超级工程,通过基础设施“硬联通”带动发展建设“软联通”,充分发挥交通开路先锋作用。我们有信心期待,未来将有更多超级工程让中国驶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完)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strong>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strong>

  主讲“新年第一课”,总书记开宗明义:“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众所周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两大理论创新,一脉相承,而又融为一体。两者最重要的关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2年5月20日,麦苗公益图书屋正式对外开放。每天,宋文华都会早早来到图书屋,把图书整理好,把阅读区打扫干净。来借阅的人越来越多后,为了让图书管理更规范,他自学分类管理,将图书分门别类整理上架,更便于大家借阅。

  “其实像《狂飙》这种剧情已经大多远离我们生活了,日常很少见。”新疆克拉玛依市公安局白碱滩区分局白碱滩派出所民警刘庚说。

  <strong>许强:</strong>土耳其地震的破坏力度大,除了地震本身震级高,还有两次强震叠加、震中离城市近、建筑抗震能力不足、强震发生时间、气候等多重因素导致。

  董煜:“特别重要的一点,这次会议突出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强调战略的三个性,比如说前瞻性、全局性、稳定性,对于新一届领导干部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现在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每天各项工作中都会面临各种日新月异的情况,会有很多新的变化在发生。我们在工作中既要坚持基本的原则,坚持战略的稳定性,这是不能动摇的,与此同时在具体的策略当中必须保持一定的灵活性。要敢于创新、敢于作为、勇于担当,在工作中要更多地体现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林正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