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中长期大额存单“断货”,地方中小银行热情不减

来源: 广州日报
2024-06-26 09:48:42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大额存单发行收紧是因为市场利率下行和银行资金成本管理的需要所致。宏观经济环境和货币政策的变化带来市场利率整体下行,银行相应调整大额存单的发行利率。同时,银行面临资金成本压力,不愿意以较高的成本吸收长期存款。

  大额存单利率下降

  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纷纷收紧大额存单发行,无论是数量还是利率均在下降。除了主流的三年期大额存单经历了“断货”、利率下调之外,部分银行还停售半年期及以上大额存单。

  《证券日报》记者查阅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App发现,已均无三年期、五年期大额存单。招商银行App显示,20万元起存的大额存单仅有两年期及以下的产品。不过“转让专区”可以看到三年期大额存单的身影。

  虽然仍有银行提供三年期大额存单,但部分银行对发售对象有所限制,仅面向新客户发行。浙商银行App显示,该行一款20万元起存的三年期大额存单特意注明“新客专享”,利率为2.6%。“我行三年期大额存单只针对新客户,这款产品在6月20日零时上线。”浙商银行一位客户经理告诉记者。

  民生银行停售半年期及以上大额存单。记者在民生银行App看到,目前仅有一个月和三个月期限的大额存单在售。记者在北京银行App在售大额存单中,未看到两年期、三年期品种,仅有一个月、三个月、半年期和一年期可选择,利率分别为1.8%、1.8%、2%、2.1%,起存金额均为20万元。

  就各家银行在售的大额存单来看,利率优势并不明显。记者了解到,目前,国有大行一年期和两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在1%至2%之间,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在2.35%左右。工商银行App显示,20万元起存和100万元起存的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均为2.35%,而且额度显示已售罄。

  根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的数据,2024年5月份,大额存单发行数量为407只,环比下降5.35%,同比下降16.94%。另外,三年期大额存单发行数量呈下降趋势,不同期限的大额存单市场年利率基本都在3%以下,主流的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呈现下降趋势。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银行业净息差处于低位,并且仍有下行压力,需要综合考虑资产负债两端,更多从降低负债成本方面采取措施稳定净息差。大额存单利率相对较高,因此银行通过减少或下架长期限大额存单,降低新发售大额存单利率等稳定负债成本,稳定净息差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地方中小银行热 情不减

  相较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目前地方中小银行仍在积极推广发售大额存单,不仅额度充足,且发售的大额存单利率相对较高,部分农商银行大额存单利率超过3%。

  广西藤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发布的一则关于大额存单的信息显示,该农信社在2024年6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发行的第八期大额存单,三年期的发行利率达到了3.25%,20万元起存。南京银行上海分行微信公众号显示,该行目前发行的一年期和两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分别为2.1%和2.32%。

  田利辉认为,中小行积极发售大额存单且利率较高的原因,与其资金需求、市场竞争和风险溢价相关。不少中小银行面临更大的资金缺口,因此需要通过发行大额存单来筹集资金。而且,为了与大型银行竞争,品牌和信誉较弱的小银行需要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产品。此外,相较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可能被认为具有相对较高的风险,因此需要提供更高的利率作为风险溢价。

  “下调存款利率、压降高成本负债成为一种趋势。”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艾亚文认为,当前,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出现“倒挂”,后续预计存款利率仍会迎来多轮调降,以压降存款成本、减缓银行净息差缩窄压力。

  柳君则预估,疫情管控放开之后,到澳门读研的热度会持续,但不会像2022年增长的幅度那么大,“大家的目光不仅局限于英美、港澳,可能也会更多关注亚洲其他国家的高校。”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29/91/7655288885219719139.jpg" alt="" />

  据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当地时间1月28日报道,受大雪天气影响,27日美国威斯康星州南部发生一起85辆汽车在高速公路连环相撞的事件,造成至少21人受伤,并导致39/90号州际公路堵塞数小时。威斯康星州警方表示,伤者都被送往当地医院进行救治,目前没有生命危险。

  出 品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张国华强调,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雄安新区“展五新”的关键之年。新区上下要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昂扬状态,狠抓项目建设,努力推进新区建设发展再上新台阶。

  此外,文志宏还表示,在餐饮行业,就日常的运营来讲,除了一线的服务的人员、后厨人员等基层员工比较稀缺以外,如果从餐饮企业发展角度来讲,研发人员和管理型人才也会比较缺。

张凯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