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学子论坛在厦门举办 聚焦“磨砺与笃行”主题

来源: 知识网
2024-07-10 05:38:00

  中新网厦门7月8日电 (记者 杨伏山)第十届两岸学子论坛暨新时代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学术研讨会8日至9日在厦门大学举办,约400位专家学者及青年学子与会,围绕“磨砺与笃行”主题展开交流研讨。

  适逢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改制升格为台湾研究院20周年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被正式认定进入国家级“2011计划”10周年,厦门大学原校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原理事长朱崇实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及其所在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是厦门大学涉台研究领域的核心机构,一直以来都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国家和区域决策、两岸融合发展实践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希冀两岸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能够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事业不断向前迈进。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杨毅周说,两岸学子论坛十年来坚持为两岸青年学子提供专业性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两岸青年学术交流和融合,此值两岸学子论坛十周年之际,期待两岸同胞进一步加强交流交往,共襄学术盛宴。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会长姚志胜认为,近些年国际形势和岛内局势不断变化,但两岸关系始终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砥砺前行,只要两岸同胞多来多往、增进互信、同心同行,就一定能为推动两岸融合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再立新功,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厦门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原主任李建发表示,两岸学子论坛举办十周年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十周年,十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在团队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工作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此次会议的举办是对十年来各种努力与成就的集中展示和深化拓展。

  厦门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潘越称,两岸学子论坛的举办有利于拓宽学术视野、深化相互理解和情谊,希望两岸学子能够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中书写新篇章。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生张译文作为学生代表,回忆了共同的青春记忆,讲述厦门大学与台湾之间的亲缘关系,希望两岸学子秉持更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为促进两岸文化的交流贡献青春力量。

  在主题演讲环节,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指出,推动中华民族复兴是两岸同胞特别是青年未来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和指标,对民族复兴有益的事一定要做。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彭维学从外部影响因素、岛内政治结构等方面分析当前台海局势所面临的四大风险挑战。

  台湾政治大学兼任教授高永光提出以“三心两意”,即通过保持信心、诚心和初心,拿定主意、激发创意,共同推动和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在研究生代 表主题发言环节,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于顺、南开大学的薛彦、台湾“中央大学”的蔡昀霖、台湾中山大学的魏漪苇、厦门大学的林彦涛、中国文化大学的王旋等六位研究生分别就台湾政治局势、两岸经济、历史、文化、法律、社会交流领域分享各自研究心得及最新成果。

  两岸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还分别展开学术研讨,专家学者召开新时代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学术研讨会,青年学子融入政治、经济、历史、文学、法律、两岸关系与社会、微视频、两岸青年融合发展八大分论坛,围绕“磨砺与笃行”主题,从各学科领域展开深入的学术探讨。

  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指导举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海峡交流文化中心主办的本次盛会,收到来自海内外、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60余所知名高校学子的学术论文120篇,微视频20余个;会议内容涵括开幕式、致谢、主题演讲、研究生代表主题发言、分论坛研讨、微视频展播、学术总结汇报、闭幕式及颁奖典礼、新书出版首发仪式等环节。(完)

  但随着玩家激增、竞争加剧,单纯依靠教育硬件形成竞争优势的业务模式已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通过硬件、软件、服务的融合提供个性化、精准化、专业性的服务,成为提高产品附加值,构建竞争壁垒的新趋势。

  “修水渠是利民的好事,没有经费,我们每家省出十几斤稻米换。”眼看修水渠的计划面临搁置,王柏和不但带头捐出稻米,还到周边地区作动员,鼓励更多村庄加入修渠工程。就这样,你家10斤谷,我家8斤粮,本村加油干,外村帮忙干,水渠热热闹闹地修了起来。一锄一铲,苦战一年,清冽的山泉顺着3公里长的水渠,涌进乡亲们的农田。

  非洲疾控中心总部项目是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的对非合作旗舰项目。该项目由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于2020年12月开工,总建筑面积为2.35万平方米,建设项目包括可容纳400余人的办公楼、配有3种等级共10个实验室的实验楼等。该疾控中心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助力中非双方开展公共卫生技术合作,帮助非洲国家筑牢公共卫生防线、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速度和疾病防控能力。

  贵州是中国苗族的“大本营”,苗族人口众多,有430余万人,三大方言区均有聚居,贵州苗族服饰有一百多个支系的服饰类型,且最为丰富和完整,现有苗绣、苗族服饰、苗族蜡染技艺、苗族织锦技艺、苗族银饰锻造技艺、苗族剪纸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4项。雷山等地每逢苗年等重大节日,均有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苗族同胞前来参加,民间交往有较深基础。

  辅酶Q10如何补充最好?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中国武术都有很高的热忱,我对武术在海外的传播很有信心。”刘明龙说,海外教学经历也是自我学习和提升的过程,为中华文化走向海外提供丰富经验,将继续发扬和传承好中国武术。

李惠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