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幅明清楹联在甘肃兰州展出

来源: 中国网推荐
2024-06-13 19:23:39

  中新社兰州12月6日电 (戴文昌)“文以载道 联接古今——兰州天水百幅馆藏明清楹联展”6日在兰州市博物馆开展。展期为3个月,至2024年3月5日结束。

  楹联,俗称对联,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综合了民俗文化、对句艺术、书法艺术与制作工艺。

  据兰州市博物馆馆长李周明介绍,此次展出的楹联作品涉及作者名家50余人,其中与甘肃有关的就占近40人,如唐琏、安维峻、左宗棠、范振绪、吴可读、水梓等名家大儒。他们以饱满的热情、独特的艺术智慧、娴熟的笔墨技法勾勒出时代风采,展现书法楹联的魅力与特色。

  此次展览共展出兰州市博物馆和天水市博物馆馆藏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楹联作品近百幅,以时间为脉络,分为“翰林风貌”“名士雅集”两个单元。这些作品呈现了明清以来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作者的艺术创作风貌。

  楹联习俗,源自中国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出现合律对句,是楹联形成的重要标志。楹联与书法的结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李周明说,书法楹联,顾名思义就是书法家与楹联的结合,人联互动、妙趣 横生,字体依联而舞、内容因之变活,相得益彰、自然天成。文字与书法不仅是记录中华文明的工具与载体,更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源头活水”,此次展览让楹联文化得以更大范围的传播与交流。(完)

  <strong>——《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唐&#8226;孟浩然</strong>

  按计划,这项退休制度改革方案将于1月23日提交至内阁审议,2月初将提交议会辩论。(完)

  每当辞旧迎新时,总会有无数像王立波、梁文婷这样在各自岗位上平凡坚守和辛勤付出的人,才换来更多团聚时刻的万家灯火,才有家国边关的安全稳定。(完)

  可实现人包对应,便于行李提取

  今年67岁的王艳华与四位老姐妹一起出演小品《我们都要上“村晚”》,逗得台下观众大笑。王艳华年轻时是村文艺队队员,独唱、跳舞样样精通,对舞台有特殊的情感。与其他演员不同,王艳华家住隔壁村子,每天要走1.5公里到排练场地,但她乐此不疲。她说,“村晚”是她的新舞台,要把最好的表演献给乡亲们。

  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的同行者、见证者、记录者,汾酒的酿造史延绵千年而未断,从中国最早酿酒器具——小口尖底瓮,到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汾酒一路见证了中国白酒的起源与发展。

彭万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