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购入精神药品“咪达唑仑” 在读硕士生犯走私毒品罪获刑

来源: 封面新闻
2024-06-26 11:18:59

  中新网天津6月25日电 (记者 周亚强)记者从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获悉,近日,该院结合“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主题,公开审理并宣判一起走私毒品案件。被告人张某某非法将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咪达唑仑”走私入境,被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

  据了解,“咪达唑仑”为国家管制的麻醉、精神类药品,其同时兼有毒品、药品两种属性。因其具有催眠、镇静、抗焦虑等相关特性,往往被不法分子利用,在加工后成为俗称的“听话水”“失忆水”。根据 2024年4月30日国家药监局、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关于调整精神药品目录的公告》,将咪达唑仑原料药和注射剂由第二类精神药品调整为第一类

  本案中,被告人张某某系一名在读硕士研究生,其出于非法目的,从境外购买“咪达唑仑”注射液6支并走私入境。公诉机关以被告人张某某的上述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向法院提起公诉。该案由天津三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立新担任审判长。法庭上,张某某对公诉机关指控的事实和罪名均无异议,自愿认罪认罚。合议庭评议后公开宣判,认定张某某的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

  “我们专门邀请了10余名中青年群众旁听本次公开宣判。这是一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对于年轻人来说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毒品的危害。”天津三中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依法严厉打击毒品犯罪,通过公开宣判、社区普法等活动让公众切实感受毒品的危害,力争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积极营造全民抵制毒品的浓厚社会氛围。(完)

  “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有多细”“在北京城区内,每10杯水里约有7杯来自‘南水’”“陆路车程从3小时缩短至45分钟”……为了给观众带来直观感受,《大国基石》对抽象的技术描述进行有效转化,让数据可视、可感。

  据报道,欧盟对俄罗斯海运石油产品的禁令将于2月5日正式生效。俄罗斯仍是欧盟迄今为止最大的外国燃料供应国,这对于为欧盟重型机械提供足够动力至关重要。

  与汤米·保罗的这场较量开赛后,也许是首次交锋的缘故,德约科维奇在首局试探的过程中失误较多:高压下网,正手回球下网,双误送出一个破发点。好在随后他的发球在线,成功渡过危局。此后双方在底线上的击球都出现了失误,德约科维奇在这个过程中凭借好发球又挽救了一个破发点,然后以两记ACE保下发球局。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28日电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27日,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称,美国总统拜登拥有通过指挥基辅结束乌克兰危机的“钥匙”,但至今不愿使用它。

<a><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28/988168527.jpg" alt="" /></a>

  热门旅游目的地客流出现爆发式增长。

黄怡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