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在海拔5374米的体验与思考

来源: 人生五味
2024-06-30 23:19:09

  中新社拉萨6月29日电 题:探访“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在海拔5374米的体验与思考

  作者 李纯 肖航 杨 进

  初上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英雄雷达站”会有怎样的体验?“刚来的当天我就晕倒了”,在该雷达站服役的白涛回忆说,“头痛欲裂,上吐下泻,一躺就是三天”。

  甘巴拉是美的,也是苦的。山上的最低气温能够达到零下35摄氏度,8到10级的大风每年要刮9个月。“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一步三喘气,四季穿棉袄”,驻守雷达站的官兵们这样形容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

  最令人难以耐受的还是雪域高原的缺氧环境。当地空气中的含氧量不足海平面地区的一半,人在这里正常行走,相当于在平原地区负重40公斤。“官兵们来到雷达站都会有高原反应,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现任站长余建钊说。

  从官兵宿舍到山顶雷达阵地的距离是84级台阶,这段约有三层楼高的“好汉坡”,中新社记者用了近10分钟才艰难“登顶”,还要紧吸上几口氧气来缓解胸口的疼痛。采访期间,突如其来的雨点夹杂着冰雹落下,砸得人生疼。只有这时才能切身体会,为什么16字的甘巴拉精神会首先提出“甘愿吃苦”。

  但受访官兵表示,“吃苦”不是目的,要在吃苦中有所作为。随着中国加快推进强军兴军事业,“甘巴拉英雄雷达站”也迎来了建设发展的良机,在“创新”“转型”中实现一次次跨越式发展。

  自列装异地遥控雷达以来,“甘巴拉英雄雷达站”逐步探索少人值守模式。某次比武中,雷达站以三分之一的人手完成了3倍于日常的工作量。这既是战斗力提升的体现,也对官兵们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刚刚休假归来的李征荣告诉中新社记者,新版训练大纲要求官兵们向着“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除了自己的专业,他还要从头开始学习多项其他岗位的职业技能。“每个人的责任会更多,所担负的角色也会更多。”

  如今,雷达站在山下也修建了站部营房,给官兵们提供了轮换休整的场所。近年来,“甘巴拉英雄雷达站”的生活工作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余建钊表示,现在营房里都铺设了地暖,氧气管也接到了官兵们的床头。

  与1965年登上甘巴拉山的第一代官兵相比,今天“甘巴拉英雄雷达站”上的生活已经没有那么“苦”了。“甘愿吃苦”的甘巴拉精神如何在当下继续发挥作用?

  “到我们这一代,虽然说条件比以前好,但是老一辈的精神不能忘。”李征荣说,对于现在站里的官兵而言,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完成好战备和训练任务,“这是我们看家的本领”。

  “虽然妈妈依然很宠我,但我已经长大了,现在需要妹妹扮演我当初被保护、被宠爱、一个人玩闹的角色,我和妹妹要角色转换了。”李月汝告诉记者,不知不觉自己身上有了很多责任感的东西。

  <strong>时间:</strong>1月28日12时25分许

  编审:康耀方 邓国辉 郭明辰

  据了解,作为馆藏革命文物在新疆的首次展览,国家博物馆精心鉴选馆藏各个历史时期共产党人的家信、手稿、遗书等珍贵文献以及各类实物120余件,通过“革命理想高于天”“繁霜尽是心头血”“奉献如歌家园梦”“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四个单元,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的人格魅力和不畏艰险、不惧牺牲、不懈奋斗、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完)

  精湛的厨艺离不开日复一日的磨练。开餐厅之前,郑紫欣跑到酒店后厨当学徒,从洗菜、切菜干起,一干就是三年。终于,在家人的支持下,郑紫欣自己的西餐厅开张了,做自己擅长的法国、德国乡村菜,主打纯手工制作的原汁原味。她希望让客人们不出香港就能尝到不一样的地道风味,获得惬意、美好的用餐体验。

  丰都县高家镇建国村在该县乡村振兴局、工商联等部门推动下,与联系帮扶民营企业共同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先后扶持发展肉牛、金鸡等专业合作社8家,培育产业大户、家庭农场30户,种植藠头、花果桃、白茶、中药材等特色经济林4200亩,发展新型农家乐3家,并与重庆恒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丰都明富实业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结对帮扶,实现资源共享、帮扶共促、发展共赢,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的新路子。2022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可达2.5万元。

叶怡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